周良年事已高,八十歲高齡,畢生從事文物工作,此次整理三千二百塊古牌匾過程中,意外發現了一塊珍貴的宋代狀元牌匾,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填補了國內宋代木制文物的記錄,消息傳出木牌匾制作,令人倍感振奮。
偶然發現
北京通州,文物管理所的前任領導周良,已經年逾八旬,他一輩子都在研究文物。最近,他在整理收藏家李烈鈞送來的三千二百塊舊牌匾時,無意間有了驚人的發現。那些牌匾里,有一塊看起來像是清代嘉慶年間的狀元牌匾木牌匾制作,但周良仔細研究后,發現它其實是宋代嘉定年間的作品。這個發現,就好比在沙漠里找到了一顆特別亮的寶石。
那會兒光線昏暗,周良憑借過往的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那塊牌子。牌子長170厘米,寬70厘米,板面的漆大多已經脫落,若不走近幾乎辨認不出上面的文字。這看似尋常的牌子,即將揭開一段塵封的往事。
牌匾信息
這塊匾額的出處很有講究。狀元劉渭親手書寫了它,采用陽刻技法,當中“進士”二字寫得格外舒展。匾的右側自上而下鐫刻著“本科狀元劉渭”,左側則是“嘉定庚辰科龔坤立”。從這些文字能夠看出,這是宋代嘉定庚辰科狀元劉渭贈送給同科進士龔坤的題詞。
科舉完成后,多數時候匾額由主考官或高官題寫,而狀元給同科進士題匾的情況極為罕見,比如這方小匾,它本身風格就很獨特,在眾多匾額中顯得格外突出,它所體現的是科舉制度中一個難得的場景。
狀元劉渭
根據資料,劉渭的字號是志清,家鄉位于婺州金華,也就是現在的浙江省金華市一帶。他在宋寧宗嘉定十三年,也就是庚辰科考試中取得了第一名,被授予特補承事郎的官職,同時還擔任建康軍節度判官的簽書一職,但是關于他其他的生平事跡,資料上卻記載得很少。
我們對他劉渭所知有限,但可以斷定,在他當時,金榜題名定然是件值得炫耀的事。他替龔坤書寫題字并雕琢匾額,可能是同窗間的情誼所致,也可能是對同科進士的一種祝愿,這些背后的故事還有待我們逐步探尋。
牌匾材質
這塊匾是江南油杉木做的。這種木料非常堅固,油性充足,紋理平直,表面光滑,還不容易受潮。正因為有這些優點,它才在將近八百年的時間里沒有爛掉,現在湊近了還能聞到一點杉木的香味。
可以想象,在這悠長的歲月中,這塊招牌能夠經受住時間的侵蝕,確實不易。它就像一位不言不語的老者,身上凝聚著時光的滄桑,默默地佇立著,等待著被人們注視,訴說著過去的經歷。
人為破壞
這塊寶貴的匾額,底部不幸被削去了一段,寬約有十厘米,邊緣切割得十分規整。右上角也存在破損,而底部經過人工打磨變得平整,這些跡象表明,它或許曾被人當作過門板使用。
這確實是個令人心酸的經歷,當初那塊光彩奪目的狀元牌匾,如今卻成了做門板的材料,好在周良注意到了它,才讓它有機會重新出來,再次展現它本來的樣子。
真偽確認
周良認為這個匾額并非后代所加,畢竟關乎家族聲望,若要重做,定是重要事宜,必定有儀式,也會被載入史冊,但此匾上毫無相關文字。牌匾鑒賞家姚遠利同樣斷言,此物年代久遠。
這讓我們更加相信這枚宋代狀元匾額的真實和寶貴,它是歷史的見證,是難得的文化遺產。
大家覺得這個宋代狀元匾額里,還隱藏著哪些未知的謎團?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可以給它點個贊,也麻煩幫忙傳一傳。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