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的天地里,各式各樣的設計思想不斷交鋒,總能迸發出讓人心動的創意火花。六月時分,瑞象長春萬壽寺重建方案的設計圖評審會舉行,現場可謂是群英薈萃。我竟然能在這些高手如云的環境中嶄露頭角,這其中確實蘊含著許多值得分享的故事。
現場遴選脫穎而出
六月的選拔會上,各地設計師匯聚一堂,其中幾位中國工藝美術領域的佼佼者尤為引人注目。我在這群技藝高超的同行中,現場揮灑筆墨,繪制出了設計圖。出乎意料的是,這份設計圖被瑞象的總設計師相中,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這讓我既興奮又自豪。
傳統技藝融合創新
我家鄉的東陽木雕享有盛譽,是我國四大名雕之一,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據史料所載,東陽的木雕師傅們曾參與了北京紫禁城的建造。改革開放初期,我赴廣東從事設計工作。在沿海地區,我不僅運用了東陽木雕的傳統技藝,還巧妙地融入了廣東的西洋雕刻手法和設計理念,將兩者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建筑風格。
傳統木雕應用現狀
解放后,東陽木雕主要用于制作各類工藝品、掛飾和小型裝飾品,諸如掛屏和牌匾等。盡管這種古老的雕刻藝術享有很高的聲譽,但它的主要表現形式依然是平面雕刻。若要將其與建筑完美結合東陽木雕組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通常只是作為輔助的藝術元素存在,在大型古典建筑中,特別是在東西方建筑中,其應用往往受到較大的限制。
中標設計的獨特要求
我成功贏得了佑國塔內部裝飾雕刻的投標,這項設計的位置定在空間的中段上方。這種設計風格,僅依靠傳統的東陽木雕技術,恐怕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在此之前,我曾為福建德化、寧波以及青島的企業家們設計過仿古建筑,其中一樓的大廳不僅高度可觀,而且寬敞明亮。在這樣的寬敞空間里,傳統的小面積東陽木雕技藝恐怕無法完全滿足主人的需求。
創新設計方式探討
為了解決東陽木雕在視覺效果上過于扁平、近距離觀看易感乏味以及穹頂雕塑施工中的問題,在設計塔或廳內部的穹頂木雕時,建議采用從邊緣向內部逐步深入的方法。首先進行平面雕刻,然后向中心區域逐步進行堆疊和層疊雕刻。四周的雕刻部件高度應略低于中心區域,這樣在抬頭觀看時可以更清晰地欣賞到穹頂的雕刻。從立體幾何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設計能夠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
對東陽木雕發展的思考
東陽木雕通常以平板或小圓木為材東陽木雕組圖,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在大型古典建筑中的運用。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尋求創新,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此次中標的設計項目,正是這種探索的體現,我們期待它能為東陽木雕在古建筑裝飾領域開辟新的發展道路,讓東陽木雕在建筑領域綻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關于東陽木雕在古老建筑中廣泛運用的現象,大家有何看法?在此過程中,有哪些核心問題亟待解決?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同時,別忘了點贊并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