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仿古牌匾成為西安書院門一道風景線
西安體育館南路的門面清一色“紅底黃字”
南昌高新大都薈的廣告牌個性門頭牌匾,個性十足、風格迥異,成為一道城市景觀
開店整20年,李福運的拙玉書店首次迎來了“大變臉”。除了更換門頭牌匾,一改守舊而落伍的裝飾之外,書店還首次擁有了一套嶄新的視覺識別系統、一個商業LOGO、一套文創產品。
3月25日,三秦都市報的獨家報導,引發了廣大網民和觀眾的關注。“一間舊書店的改造,感動了愛讀書的成都人”,書店看似簡單的“變臉”背后,包含了他們針對城市商業店面牌匾的關注——城市發展沒有旁觀者,作為城市規劃和商業氣息的一部分,門頭牌匾的設計改建,如何兼顧“整齊規范”與“特色個性”的平衡?
更大的啟發意義可能在于,招牌之于店鋪,不僅是裝飾物,更是商業文化——它是一座城市文化內涵、審美眼光的標簽,傳遞著更細膩、豐厚的精神價值。
走訪
不少街道“千店一面”
比如高樓,似乎沒有哪個比廣告招牌更能代表他們對一條城區、一座城鎮的第一印象了。
去年3月24日,有網民發帖稱,上海浦東區某街道馬路的店面,被整體換成白字黑底的招牌。從網友發的圖片看,更換招牌后的街道,的確做到了整齊劃一,但氛圍非常凝重,幾乎淪為鬧劇。
下午,靜安區有關部門表示:誠懇接受網民意見,責成有關部門整頓。事實上,類似的新聞,近年來曾在*的不少城市都發生過,它背后的邏輯也很簡潔:整齊劃一的商業廣告牌,可以提升市容市貌,從視覺效果來看秩序井然。
記者連日來探訪了北京市的好多街道,統一樣式的廣告牌匾并不罕見,不少街道都有“千店一面”現象,不論是飯館還是中介,甚至汽修店,門頭牌匾全部都是一個簡約,連字體風格、字號大小、顏色也有一致的。
在萬壽中路附近的一條大街上,路邊一排商店的店面牌匾清一色黑底白字,看起來頗有美感?!暗拇_有點簡陋。”附近一位市民說,統一的店面牌匾,會增加客戶和社會對不同門店、品牌的辨識度,磨滅了商家多元化經營的傳統。
在體育館南路與文藝路十字,路邊一排商店包括超市店、肉食店、水果店、修車行、彩票店的招牌,全部都是紅底黃字,有的連字體和字號大小都一模一樣。
與此產生鮮明對比的,比如在高新大都薈,風格迥異、不拘一格的廣告牌設計,讓現代快節奏與休閑慢生活完美融合,優雅從容與前衛新潮的交相交融,成為一道絕佳的“顏值風景線”。
例如在書院門,各種古建牌匾琳瑯滿目,與文玩、字畫交相交融,為城市保留了一絲精致、古典、溫文爾雅的趣味。
現狀
沿街商鋪店面牌匾風格須統一
2006年制定施行的《西安市門頭牌匾管理暫行辦法》,曾對門店牌匾的設定模式、位置及規格、色彩及其顏色選用等做出了具體要求。
根據《辦法》規定,門頭牌匾的設定,需要“在不造成次生污染的前提下應超過整齊劃一、上下平齊、色彩協調、兩線一面、安全規范的整體要求。”
另外,對于歷史文化街區需設置門頭牌匾的,“應先征詢相關部門的看法,保證整體環境協調,按照統一規劃進行修改?!?/p>
2018年4月25日,《西安市建筑物外立面整治工作實行細則》出臺,“沿街鋪面門頭牌匾和廣告產生統一風格”被成為三項整治內容之一。
記者采訪發現,今年3月26日,甘肅西寧市發布了《蘭州市戶外廣告設施修改管理規程》,明確強調在招牌牌匾統一提升重建過程中,“要充分展現各商鋪原有特色和原貌,體現文化和美感”“切勿千篇一律”。
正學街是南京老市區極少數保留迄今的老街道,盡管只有200多米長,但林立的錦旗、招牌和燈箱,成為獨特傳統的地理坐標。
“西安的文化氣息很濃厚,很多商家喜歡掛一個木牌匾,請書法家寫幾個字刻出來,這是很珍貴的文化。”一家刻字店店主劉先生對招牌廣告的制作情有獨鐘,他直言,招牌實際上代表著品牌,代表著店鋪的演進與發揚,“百年老店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就是由于其招牌早已產生了一套特有的識別系統,牢牢地印刻在顧客心中,成為品牌的代名詞?!?/p>
聲音
統一規劃與個性發展相結合
在*漫長的商業文明中,招牌、廣告牌曾是一道重要的風景,其中還蘊藏著豐富的人文故事,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構成部分。
唐詩中,諸如“酒旗”“酒旌”“酒望”“杏簾”“招子”等表示酒幌的詞匯,頻頻出現。宋代,街市開始興起,《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知道發現橫額、豎牌和掛板等不同方式的廣告牌。
進入近代以來,鱗次櫛比、五花八門的商業廣告牌,出現在*眾*際化城市的街頭,最有代表性的例如廣州東莞路、北京三里屯、廣州深圳路。
以香港為例,在他們對的想象里,必定少不了朦朧的霓虹燈招牌,因為那才是“東方之珠”該有的樣子。廣告牌醒目的大字,擁擠的排版,隨意的搭配,組合出了一種浩浩蕩蕩的視覺叢林感,成為香港城市文化符號的一部分。
記者昨日采訪中,有不少市民覺得,每條街都有其不同的商業環境、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在改造時必須在充分尊重實際的前提下進行規劃和設計,彰顯城市時尚。
“一個城市的顏色必須是五光十色的,而不是單調的,如果放眼望去個性門頭牌匾,所有沿街商鋪牌匾全是統一的圖標、顏色、內容,很易于導致大家的視覺疲勞?!蔽靼补I學校人文大學校長鄭升旭認為,相關管控部門必須靈活一點,在統一風格的前提下,允許商戶適當自由發揮,讓招牌設計突出個性,提高城市顏值,“只有統一規劃與個性發展相結合,才可能打造出非常簡潔的城市街景?!?/p>
鄭升旭坦言,招牌的管理看似小事,卻考驗著*管控能力和審美水準,“如果一個城市沒有幾處有特色的廣告招牌,或者說沒有幾家無法讓人記住的店鋪、幾處城市景觀,那么這個城市是很失敗的?!?/p>
建議
遵循“因地制宜、因店制宜”
西安建筑科技學校建筑大學副主任李昊告訴記者,從城市規劃的視角來看,商家店鋪門面牌匾、廣告招牌,與大街的建筑、雕塑、綠化造景等,都是城市環境的重要設施,也是城市形象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如果設計得好,將是“點睛之筆”。
李昊說,去年以來,國內眾多城市都曾出現過由“店鋪招牌標準化設計”引發的新聞,備受學界、業界、網友和民眾關注,應該提到,無論贊成或是懷疑,基點都是出于公共利益,“并不在于城市要不要整潔的城市空間,而在于能否實現這一目標。”
李昊同時兼*務院城市設計教授委員會委員,他直言,店鋪廣告牌是一種城市公共資源,與城市審美、城市美學息息相關,需要統一的管控和規劃,但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拍屁股”決策。
具體如何操作?李昊認為,作為管控部門必須遵守“因地制宜、因店制宜”的宗旨,一方面,針對不同街道的特征、風貌、文化,制定不同的管控要求,另一方面,要尊重不同店鋪的特征、主題和概念。
“城市的日常生活不是規劃者規劃的,而是市民創造的。作為城市管理者,在這個過程中,只需把握住大的方向就能,但不宜也沒有必要在細枝末節上用力過重,更不該直接統一招牌的樣式、字體、字號等無關緊要的內容。”李昊建議,在進行店鋪招牌設計時,可以由管理部門牽頭,邀請懂行的學界規劃學者、店鋪店主一起溝通,然后進行統一設計,創造出真正有魅力的城市美學。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