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廬山白鹿洞書院匾額
*的古建筑,舉凡樓、臺、亭、閣或軒、榭、堂、館,匾額是不可缺乏的裝服飾,從內容到顏色,從樣式到色調,都與建筑達到水乳交融的境遇。*復古建筑與文化珠聯壁合的范例之一,是碑刻。匾額是青磚筑的必定構成部分,相當于古建筑的眼睛。
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匾額
最上層的題字題曰“慶演昌辰”,中層匾額題曰“承平豫泰”,下層匾額題曰“歡臚榮曝”
匾額,又稱匾、牌匾,是懸掛或鑲嵌于建筑物顯眼處的題字牌。材質以木、石為主,形狀以長圓形居多,有橫式匾、豎式匾及冊頁匾等,為*特色文化載體。匾額始于秦漢,興盛于*,廣泛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皇后對權貴的進貢,還是民間的禮尚往來、文人雅士的自勉警勉、官吏對下屬的褒獎或官員間的酬贈,都離不開匾額這一體現方式。匾額是中華民族質樸的文化產物,它集哲學、書法、雕刻、裝飾美術于一體,生動地展現了后來社會、政治、經濟、民俗、官吏和科舉制度的縮影。
江西·南昌滕王閣匾額
滕王閣”巨匾由清朝大文豪蘇東坡所書,滕王閣殿中上面的魏碑匾額“瑰偉絕特”是古代藝術家懷素的魏碑楷書,“東引甌越”出自王勃《滕王閣序》
從形式上講,匾額是藝術美的載體,又是同章美的載體。匾額所標示的名稱,言簡而意賅地濃縮了蔚蔚大觀文化內容,使建筑物大增光彩,甚至變成社會政治文化的符號。從文化承載看,匾額濃縮了*五千年文明史,古代史書的精華,人類優秀的品行,都在匾額上得以彰顯。名言佳句、詩詞歌賦皆入匾中,使之得以廣為流傳。作為書法品,匾額在顏色的應用上,幾乎涵蓋了所有戲劇品門類所能用之材。所有戲劇品門類的技藝,都在匾額中受到了充分的應用與發揮,堪稱*特色美術之大成。從榜書藝術看,匾額作為載體,篆、隸、宋、楷、魏、行、草各種字體均有使用和表現,把繪畫美術從書齋和晚明圈子中走向了社會。而古代名人包括皇帝榜書真跡都因碑刻得以流傳。
《清明上河圖》“趙太丞家”藥鋪匾額
匾額之始,多用作宮殿、官第、樓閣的標志。北宋時,隨著商品經濟的繁盛,商匾逐漸流行。
元春·大觀園匾額《紅樓夢》
明清時,匾額之風大盛,匾額內容追求唯美和魅力。《紅樓夢》第十八回,“元妃回賈府省親是夜,登樓步閣,涉水緣山你,眺覽徘徊,乃命筆硯伺候,因其園之總稱作‘大觀園’……”
交泰殿無為匾
*明、清兩代24位皇后的皇室宮殿“故宮”的每個皇陵中都有大臣御制親題的碑刻,這些石刻集中體現了專制政體的最高*理想和策略。
“無為”匾為康熙所題,這是佛教觀念的展現。老子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又云:“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康熙題無為,意在警醒帝王要遵循天道,體恤民情,與民休息。換在下午,就是要形成和諧社會之意。
清·楊維倫千叟宴匾額
千叟宴是清宮中最為隆重的慶典,始自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乾隆皇后繼承了這個傳統。
“千叟宴”匾文為:“皇祖與壬寅歲(1722年)舉行千叟宴,實從古未有之曠典。維時與宴王太后,命諸皇子賜觴以示慈惠……”千叟宴之盛況,字里行間已了然托出。楊維倫乃江西黃陂“楊樓子榨坊”后人,翰林院學士。深得乾隆寵愛。乾隆五六年“千叟宴”后,乾隆皇后將自己寫的《記千叟宴》賞給了楊維倫。
天壇·祈年殿匾額
匾額按其內容主要分為三類,建筑園林匾、表彰歌頌匾、店家老字號匾。建筑庭院匾常見于皇宮、寺廟、園林等處。或表名稱,或祈祥瑞古建筑匾額制作,或寫勝景。天壇祈年殿的碑刻是清朝最高地位的標志。
*古代最大科舉考場·江南貢院匾額
表彰歌頌匾,古人金榜題名,狀元及第之時經常在自家門上懸掛牌匾。1937年西北《海城縣志》里說“新宅落成,或其他喜壽諸事,戚友亦多贈匾額,或稱尊號,或論齒德”。功名、榮譽是古代畢生追求。門額上的匾,題寫著表彰字眼的匾,能讓主人榮耀,令旁人艷羨。
鄧世昌·德齡揚烈匾
鄧世昌“德齡揚烈匾”即為褒獎贊美匾,該匾邊飾上方有龍鳳朝陽圖案,周邊為青花花卉,紅地陰刻金字,款字雕刻,鈐朱白雙印,雕制于光緒十九年秋。“德齡”意為花甲,“德齡揚烈”為花甲之年,功成名就之意。
北京·大柵欄商業街匾額
店家老字號匾,俗語道:“創出金字招牌,買賣找上門來”古建筑匾額制作,店家的招牌常喜歡用吉利字眼,朱彭壽《安樂康平室札記》卷六:市肆字號,除意主典雅或別有取意者不計外,若普通命名,則無論通都僻壤,彼此無不同樣。余嘗戲為一律以括之云:“順裕興隆瑞永昌,元亨萬利復豐祥;永興茂盛同乾德,謙吉公仁協鼎光。聚益中通全信義,久恒大美慶安康;新年正合生成廣,潤發洪源厚福長。”詩固漫無含義,而言利字面,大抵盡此五十六字中,舍此而別立佳名,亦寥寥無幾字美。朱彭壽在后記中所列出的五十六個字,對于牌匾用字,確實囊括幾盡了。
匾額講究的是內容的詩意及文采,它集中體現了*近代文化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儒雅之氣與生俱來,是集先秦文字、詩詞、書法、雕刻、篆印、工藝繪畫、建筑裝飾等戲劇于一身的美術載體,可謂“雅俗共賞”之典范。古建筑之上的碑刻不僅賞心悅目,而且又能陶冶情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道絕佳的風光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