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里,一些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正用心守護著傳統技藝的精華,他們讓悠久的文化在當代社會重新活躍起來。
漳浦剪紙傳承之光
漳浦剪紙是當地民俗文化的一個顯著標志,同時也是海洋文化精心培育的藝術結晶。二零零九年福建仙游木雕,這項技藝作為剪紙藝術的代表,被納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高少萍是第六批國家級漳浦剪紙傳承人,她的家鄉在福建漳浦縣。她憑借高超的剪藝,持續進行革新,使這門古老手藝在當代煥發出新的生機,并吸引了大批年輕學子加入學習行列。
浦城剪紙獨特魅力
浦城剪紙的歷史悠久,已經傳承了一千多年,它的藝術風格非常特別。周冬梅是第六批國家級浦城剪紙傳承人,她的作品很有代表性。她非常重視挖掘浦城剪紙的文化價值,把傳統的圖案和現代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創作了很多非常精美的作品。這些作品讓浦城剪紙有了更多現代感,也讓它的傳承發展得越來越好。
壽山石雕匠心傳承
陳益晶是第六批國家級壽山石雕傳承人之一,長期從事壽山石雕創作。壽山石雕的歷史非常悠久,憑借其特殊的材質和精妙的雕刻手法而著稱。陳益晶憑借對石材的深入認知和嫻熟技藝,為每一方壽山石注入靈魂,使這門古老的手藝能夠延續并進步。
惠安石雕精彩技藝
惠安石雕包含影雕等多種類型。影雕起源于清代“針黑白”手藝,七十年代結合繪畫技巧進步。李亞華、吳德強、張建奎屬于第六批國家級惠安石雕傳承代表。在號稱“世界石雕之都”的惠安,他們自幼便與石頭打交道,數十年如一日,憑借雙手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惠和石文化園圍繞石文化及非遺影雕開辟了專門的旅游線路。
木雕藝術多元發展
泉州木雕的歷史非常悠久,主要是通過師傅帶徒弟或者家族內部傳承下去的。張紅萍和鄭銀聘是第六批國家級泉州木雕的代表性傳承者。另外,莆田木雕在清朝時有了更大的發展,到了2003年獲得了“中國木雕之城”的榮譽,并在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鄭春輝作為莆田木雕的傳承人福建仙游木雕,積極推動這門手藝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到木雕的獨特魅力。
其他技藝傳承風采
福州軟木畫出現在二十年代,結合雕刻和繪畫,被稱為“東方藝術瑰寶”,陳國弦是第六批國家軟木畫傳承代表人物。廈門珠繡很有特色,謝麗瑜作為傳承者,守護著這項技藝。他們分別在自己的領域里,默默地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付出著努力。
這些掌握傳統工藝的匠人,傾注畢生心血去守護,讓我們領略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你身邊有哪些難以忘懷的民間絕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