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十六年(1537)
養心殿始建;
養心門北邊建有無梁殿,是明世宗煉丹處,現已無存。
明天啟年間(1621-1627)
魏忠賢改養心門南面御膳房區域為司禮監掌印秉筆太監的辦事衙署,現已無存。
清順治十八年(1662)
元月初七日,順治帝去世于養心殿。
康熙元年
設造辦處于養心殿,負責造辦各種御用物件;康熙帝曾在養心殿內向西方傳教士學習西學。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
考試旗人軍官翻譯,命大學士明珠、提督麻勒吉等至養心殿閱卷。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天
康熙帝即位。
十二月初五日,雍正帝持服二十七日釋服養性殿內匾額,從苫次移居養心殿。
雍正元年(1723)二月初二子時
雍正帝于養心殿東暖閣“明窗開筆”,在朱箋上分別寫下吉字“春韶介祉,開筆大吉”、“一入新年,萬事如意,五谷豐登,天下太平,民安樂業,邊塵永息,大吉大吉”。
雍正元年(1723)二月
雍正帝召弘歷(乾隆帝)入養心殿食肉;召科爾沁達爾漢大臣、和碩親王羅卜藏滾布等入養心殿諭勉。
雍正二年(1724)
雍正帝召理學名臣蔡世遠入養心殿講《大學·明明德》。
雍正三年(1725)
雍正帝令人攙扶方苞至養心殿,慰問并賜茶芽。
乾隆元年(1736)四月初二日
乾隆帝在養心殿引見新科進士。
乾隆元年
乾隆帝將養心殿溫室改名“三希堂”,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收貯于此。
乾隆十一年(1746)
將長春書屋改建為乾隆帝專用的、修行密法的仙樓佛堂。
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
令造辦處將養心殿明間所掛軒轅鏡收拾一新,并清潔龍匾。
乾隆十七年(1752)
令內廷匠役清潔、養護養心殿仙樓廟宇內的楠木木無量壽塔。
乾隆五十五年(1790)二月
乾隆帝八十萬壽圣典,養心殿搭蓋天地香亭洋漆戲臺,陳設桂花等。
乾隆五十九年(1794)二月
乾隆帝諭御膳房要厲行節儉養性殿內匾額,稱包括四個子嗣及諸皇子、皇孫等,并軍機大臣、上書房、南書房以及侍衛章京等分例,御膳房每年花費銀三萬余兩,比之前明已大為核減。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