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文廟位于于湖南省渭南市區南門,歷史古老,宏偉壯麗,是過去祭祀*春秋時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據州志方志所記,洛南文廟始建于明萬歷五年(西元1370年),是城區保護最完整的縱軸線式青磚筑群。文廟整個建筑渾然一體,宮墻之內比如后、中、前三院,后院中為保和殿。前院中為木照壁,名曰“欞星門”;東開“啟風門”,亦名“東禮門”;西開“騰蛟門”,亦名“西禮門”。最外沿街道為照壁,長9.2米,厚0.82米,高7.3米。內壁鑲有“魚龍變化”,外壁鑲有“二龍戲珠。”洛南文廟自落成以來一直是洛南縣文化、教育等活動的中心,現在文廟內已辟為縣博物館,內有館藏珍稀文物3400多件,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3月31日下午參觀)
洛南文廟氣勢恢宏,古樸渾厚,主殿和塔樓雕梁畫棟,龍飛鳳舞,在陽光普照下,整個建筑溢彩流光,金碧輝煌
文廟最外臨街的碑亭,長9.2米,厚0.82米,高7.3米。外壁中央鑲著“二龍戲珠”的琉璃磚雕
洛南文廟被稱為“陜南第一文廟”,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和遺存價值,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照壁金碧輝煌,內壁鑲有“魚龍變化”的吉祥紋飾。魚化龍,喻金榜題名。西開“騰蛟門”,亦名“西禮門”
前院中為木照壁,名曰“欞星門,四柱三樓木牌樓圖片,上下三層,為陜南地區獨樹一格的古建筑精華
整個牌樓木牌樓圖片,奇彩異輝,華麗堂皇,中間大匾上浮雕大書“欞星門,閃閃發光,形成莊嚴凝重而又華麗的樸拙風光
牌樓八個扶柱根部有石獅四對,分踞內外;旁有兩對;分屬于四柱左右有八個石鼓,精雕細縷著花草魚蟲
中院內有朝門三間,院中原有泮池架兩孔石橋于其上。東有名宦祠、尊經閣;西有裔孫祠、忠義祠,現為文物展室
這次,洛南文廟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常設兩個展室,收藏洛南猿人、花石浪漢墓文物多件,倉頡造字拓片28幅等
后院中為大成殿,為明七暗五進深,單檐歇山頂。由臺基、屋架、屋頂三部分構成
檐墻起間隔開內外,屋頂五脊羅列,花里藏龍,脊首如塔,屋上桔紅色瑪瑙瓦閃耀著黑色光芒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筑。宋元佑五年(1091年)以大作為名,尊孔為“大成至圣”,從此“大成”作為孔廟殿名
1935年4月18日至22日,紅二十五軍攻占臨城縣城,軍部駐地曾設在洛南文廟中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