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進村,從土房子的裂縫里豎起一只槍管,砰砰兩聲,倒下兩個鬼子;
當鬼子沖進門內,人卻消失了……
《地道*》的經典畫面,人民大眾的智慧,讓人嘖嘖稱奇。
而在金華,卻真的有這種一個村子,在清末民初,上演著這種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永康東北部的一座歷史古老的山村落。一路上溪水淙淙,萋萋青草*古式大門,疑似柳暗花明又一村,走進了一個百年前的桃花源……舟二村歷史古老,清代屬武平鄉,*屬云靖鄉,至今仍保留著上百幢明清至清代初的古建筑群。
宗祠、民居、商業店面、古井、騎街樓……猶如穿梭歷史,感受著這清末至清代初的人文魅力~
這種的庭院眾多,綠衣地蘚,勾勒出歷史的邊角。仰躺休息的老太,劈柴的農夫,多了一些地氣,讓我們非常接近清朝清初的時光隧道。
木樁、牛腿、雕梁畫柱,老的不成樣子,卻栩栩如生,入木三分,訴說著一個個不著名的神話傳說。
歷史的車輪輾過,有的老房子倒了,新的現代化小樓林立在舊時的土地上,有的則抵住時間洪流的侵蝕,沉寂多年之后,像一個歷經滄桑的黑發老者,輕聲呢喃將過去的獨白娓娓道來。舟山二村就是這種一個“講故事”的地方。
舟山二村至今仍保留著上百幢明清至清代初的仿古筑群,其中80多幢古建筑有歷史記載。目前,市級文保單位或文保點的不可移動文物達30多處,20多處古民居正在進行恢復工作,努力讓這個古村還原更完整的歷史面貌。
黃印若公祠建于1907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式建筑。正大門是四合院,門面仿西洋建筑樣式。踏入院中,柱子雕刻成舊時西洋花瓶樣式,抬頭則滿滿都是雕塑精美的*古式柱礎,人物、鳥獸、山水躍然于上,雕刻手法多樣,栩栩如生,展現出了舊時工匠的嫻熟技藝。二樓轉角處有個窗洞,被拘于閨房“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可以透過這個窗洞遙遙望向遠方。
此處的古建筑之間不像現代那樣狹小,而是排列緊湊,錯落有致。走在兩座青磚筑之間的大路上,可以在青磚石瓦中展現那庭院深深的歷史氛圍。
其實,來到此處,不得不提的便是村中布滿槍眼的“炮樓”。村里人說,這些“炮樓”是清光緒年間造的,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原先有7個“炮樓”,一個被火著火,一個被屋主拆掉,如今還留下5個。程伯敦介紹,每個“炮樓”的墻壁外側有瞭望口和槍眼。此外,拐角處或沿街的民居墻上上也都有槍眼。5個炮樓加上去約有10個瞭望口和22個槍眼。槍眼的大小通常為8至10厘米,用石頭加固處理。一些民居的客廳和廳堂上,至今還放置著能擺放各種槍具的槍架。
神奇的是,這些房子的地旁邊還有逃生通道。逃生通道又稱水道,能排水,人也能在上面走,一直通到環繞村莊的舟山溪。有市民介紹,他們小時候常在逃生水道里玩*古式大門,走著走著能夠走到小溪里。這都是先人留下的智慧和財富。
這種都能滿足劇組從明清到近現代各種不同時期的取景需求。近年來大熱的古風(角色扮演)也可以在此處尋找到合適拍攝的地方。除此此外,古建筑群也可以用于拍攝紀錄片,喚起當代人對歷史的尊重之心,提高文物保護意識。
抽個時間,來這個清末民初的舟二村感受一下當時的*火硝煙。
交通:自駕導航舟二村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