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
?
品牌名,是產品的金字招牌。一些企業不惜重金也要贏得一個滿意的品牌名,有的企業或者對此花費上億元,可見品牌名的重要性。
品牌名很重要,但名字又很難,網上就能搜到的可拿來參考的品牌取名方式,一般不低于6種,而目前我們整理出了23種品牌命名法,并整理了行業上100多個知名品牌案例,可供品牌商標取名時參閱借鑒、激發靈感。
好的品牌名,消費者一眼能夠記得住。
如果汽車的品牌名叫“巴依爾”,是否容易記得住?
如果名稱叫“寶馬”呢?雖然好記,而且有更美麗的寓意。
而“巴依爾”正是“寶馬”的曾用名。
如果一瓶可樂的品牌名叫“蝌蚪啃蠟”,倒是容易記,但發現后也有沒有喝的興趣?
而“蝌蚪啃蠟”正是“可口可樂”的曾用名。
品牌名稱的價值
如果說一個好名稱價值百萬,那你或許小看它了。
一個優質的品牌名,價值上億。
蘋果手機的品牌名,是蘋果花2500多萬人民幣從上海某家公司手中買來的;小米的平板手機品牌名ipad,是小米花4000萬英鎊的損失從上海某家公司手中獲得的。4000萬英鎊,折算成人民幣,價值好幾個億了。
品牌名很重要,好名稱價值很大,而名字很難。
品牌名應該通*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注冊為商標,而商標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說,我們把某個名稱注冊作為某個品牌的商標,那該商標別人就不能再注冊使用。
自1950年以來,*開放商標注冊已經70余年,每年都有眾多企業辦理商標登錄。僅2020年,就有911.6萬件商標申請注冊,而*常用漢字只有3000多個,常用詞語能被注冊的可以說都被搶注一空了,以至于發生一種狀況:我們想到一個不錯的商標名稱,興高采烈地拿來一查,已經被對方注冊了,又想到了一個,一查,又被人注冊了。
被這樣來回折騰數次,別說想注冊一個好昵稱了,“能注冊”已經不錯了。
在2020年,有335.5萬件商標注冊失敗。
雖然品牌商標注冊很難,但重要性毋庸置疑。
《定位》一書中說:“在定位時代,你唯一能做的最重要的營銷決策就是給產品名字……加勒比海的豬島仍然默默無聞,直到改名為天堂島。”那么,如何取一個滿意且又能注冊的品牌名呢?
老鄭根據自己十多年的品類策劃經驗,結合行業上你們相當熟悉的品牌,總結了一份《品牌起名手冊》,包含了23種品牌命名方式,及數百個優質品牌名稱案例,作為我們意動力品牌咨詢為用戶提供起名服務的內部培訓手冊,現在分享出來,希望能為有取名需求的企業及個人提供一些參考。鑒于有些企業名稱和品牌名稱是一致的,所以這種方式也相同適用于公司取名。
品牌命名的原則
老鄭曾幫一個湘菜館取店名,他們老板對品牌名稱很注重,提出了很多規定:1)要簡單,好記,不要生僻字;2)要簡短,最好2個字,不少于3個字;3)要有寓意,能夠形成聯想;4)要有文化內涵;5)要能夠表現湘菜特色;6)最好能與老板的生辰八字相符合;7)讀出來要朗朗上口。我又給人們補充了一條:8)能注冊。然后委婉拒絕,讓人們另請高明。
一個2到3個字的品牌名,承載不了這樣多的要求。
比如要求高,*的一些企業老板,比較偏愛品牌名或公司名能與其個人的生辰八字相匹配。這個有沒有道理?老鄭想說的是,歐美企業的老板不懂生辰八字,但它們把品牌做到了全亞洲,而且在的土地上把品牌經營得很好。
一個好的品牌名,應該具有哪些條件?
在現在商標早已很難注冊的狀況下,老鄭認為品牌取名能超過以下6個方法中的一部分就能:
1)簡單;2)好記;3)有特色;4)寓意好;5)能表現產品屬性或傳達利益點;6)能注冊。
這6個方法,除了1、2、6是必選項,其余3個方法是有則更好,沒有也不用強求。比如蘋果、小米等,除了簡單、好記,消費者對其名稱沒有更多的觀感,但這兩個品牌仍然做得很成功。
品牌命名的方法
方式1:西式音譯命名法
隨著*際接軌越來越緊密,加上這*人對*產品更認同的心理,*的品牌取中文名的也愈發越多。對應著英文名的,也必須有一個中文名,畢竟*消費者的總體英語水準并不高,只有英文,不好識別、記憶和傳播。
這只是為什么的大品類進入*行業,一般還會取一個中文品牌名。
有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的大品牌取英文名時,用字都很接地氣,比如海飛絲、飄柔、清揚、家樂福等,感覺很像的本土品牌,而*本土的品牌取了洋名再音譯為英文名后,往往喜歡用音譯字,追求洋氣,比如特、奈、斯、雅、蒂、克、尼、勒、黛等,一看就是英文翻譯回去的覺得,以展現洋味兒,如果根據這個想法,本土企業很可能會將“head-海飛絲”音譯為“赫尤達”,將“飄柔”音譯為“諾杰斯”,將“CLEAR清揚”音譯為“可利雅”。
洋品牌要入鄉隨俗,本土品牌要洋洋得意,或許應了那句諺語“缺啥補啥”。
關于西式音譯類品牌名,老鄭的建議是,如果你想做短線品牌,賣一單是一單,不用管好記不好記,可以直接用中文,或者配上直譯、意譯、亂譯的英文,像翻譯回去*外牌子;即使你想做長線品牌,建議中英文結合,翻譯得簡單好記,比如像可口可樂、-Benz奔馳、微軟、Citi花旗、國泰、優衣庫、Evian依云、IKEA宜家、萬寶路、香奈兒、馬爹利等。
方式2:中式老字號命名法
餐飲、食品、服裝、藥店、旅館等產業,尤其是有一定歷史的企業或店鋪,比較喜歡運用老字號命名法。
古人做生意開店,對店面招牌的店名比較有講究,多采用一些寓意好的字眼,基本上離不開56個吉祥字,即“順裕興隆瑞永昌,萬亨元利復豐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謙吉公仁協鼎光。聚義中通全信義,久恒慶美大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廣,潤發洪源厚福長”。其中飯館多用“居”和“樓”字,藥店多用“堂”字,綢布店多用“祥”字,錢莊業多用“恒”字。
如果要取老字號類型的品牌名,可以參考這56個字,像全聚德、恒源祥、同仁堂、慶豐等老字號,均是那么。
方式3:品類特征命名法
這一類的品牌名字,可以選用姓+品牌名,比如周黑鴨,“周”是老板的姓,“鴨”是產品的品牌,說明以鴨為主,“黑”是產品的底色特征;
可以采取情緒+品類名,比如喜茶,“喜”是一種快樂情緒,“茶”是產品的品牌名;
可以采用人群+品牌名,比如“農夫山泉”,“農夫”是有田野農家屬性的人群,“山泉”是礦泉水的品類名;
可以采用感覺+品牌名,比如“可口可樂”,“可口”是肉質,“可樂”是產品品牌名。
也可以運用產品特性+品牌名,比如老鄭曾取了一個做傳統燉牛肉的商標名叫“犇骨頭”,“犇”字是三頭“牛”的組合,寓意“強大,牛氣”,與品類“骨頭”組合在一起,一看就明白是做牛骨頭的。
以及可以反過來,品類名+利益暗示,比如老鄭還取過一個禮物店的品牌名“禮莫愁”,寓意送禮不發愁,音同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李莫愁”,比較簡單好記,如果將這個品類名成為店面招牌,消費者一看就知道這店是賣什么產品的,也容易記憶。
方式4:屬性特質命名法
品類名是直白地告訴你這是哪一類產品,而表現產品屬性的品類名,不必定要具有品類名,只要能表現產品某一方面的特點就可以。
例如“寶馬”,雖然不帶有“車”這一品類,但“馬”這一坐騎屬性和車是一致的;例如“奔馳”和“保時捷”,都能表現汽車的屬性特質;例如“腦白金”,一聽就明白和健康有關;例如“拼多多”,“拼”是團購的特點;例如“植護”,“植”是植物的含義,雖然沒有講產品的準確成分,但屬于植物的界定,就能給消費者以天然安全的覺得。
因為老鄭是做品牌咨詢服務的,所以給自己的業務取了個品牌名叫“意動力”,“意”是趣味、想法的含義,能表現廣告與品類咨詢市場的屬性特質。意動力,創意是搶占銷量的動力。
方式5:故事相關命名法
包括“阿里巴巴”,來自《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狗不理”,來自創始人“狗子”的故事;
“星巴克”,來自于電影《白鯨記》里的人物名;“耐克”,來源于古歐洲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尼姬(Nike);“人頭馬”,來源于英雄的導師人頭馬喀戎;“旺旺”,據說來自于創始人夢里的小黑狗;再例如“奈雪的茶”,背后有一個情感故事。
方式6:古文詩詞命名法
“百度”名字源自于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宜家”名字來自《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杏花村”名字源自宋代詩人李牧的《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從詞句古詩文里挑選品牌名,盡量簡單直白為主,否則不易于理解和記憶,比如“露華濃”,這個品牌名來自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雖然寓意好,但了解這個出處的消費者相對卻不多。
因為這次能被挖掘的古詩詞已經被挖掘殆盡了,我們容易想到的,別人已經搶先注冊,怎么辦?
可以考慮從古文中找尋,找到后可以直接用,也可以組合用,比如諸葛亮在《陰符經集釋》中說“天機也,黃帝得之,以登云天”,這句話中就可以提煉出一個品牌名“帝云天”,用在啤酒、香煙等產品上都不錯,尤其是產品原產地有黃帝傳說的地方,如黃山,傳說黃帝在此修煉而得名。
方法7:創始人名命名法
進入市場*際品牌,有眾多都是以創始人的昵稱來命名。比如(迪士尼),由Walt(懷特·迪士尼)與其兄Roy(洛伊·迪士尼)創立;-Benz(梅塞德斯·奔馳),是以公司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的發明者之一KarlBenz(卡爾·費利特里奇·本茨)的取名命名;(香奈兒)是由Coco(可可·香奈兒)創立;(阿迪達斯)由AdolfAdi(阿道夫·阿迪·達斯勒)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本土品牌,也有不少以創始人取名或名號來命名的企業名稱牌匾圖片,比如李寧、王老吉、馬應龍、王守義、張小泉、張裕、雷允上、許留山、李子柒等。
當前是一個非常合適成為個人IP的年代,而品牌名用創始人的名字,將一個品牌綁定到個人IP上,會在必定程度上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潛意識會認為創始人沒有兩把刷子的話是不會用個人名字成為品牌名的。不過,創始人的名字最好獲得還不錯,過于普通的話大眾識別性相對較低,比如有的人名,*有近30萬重名的。
方式8:美好祝愿命名法
有些品牌名原本具有美麗祝愿的覺得,老字號品牌名在這方面特別強調,前面說的老字號常用56字中的瑞、祥、泰、和、美、安、康、福等字,都可以在品牌名中使用,比如瑞蚨祥、老鳳祥、福臨門、周大福等。
脫離老字號更具現代感的品類,比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美的、娃哈哈、爽歪歪、喜茶、樂樂茶、七喜、雙喜、自嗨鍋、幸福西餅、吉祥餛飩等,也相同能給消費者幸福喜慶的覺得。
方式9:利益功效命名法
以消費者使用產品后能取得的利益或療效來命名。比如日化用品海飛絲,頭發絲絲飛起的順滑感覺;飄柔,頭發輕飄而蓬松的覺得;清揚,頭發清爽飛揚,去屑后的美好感覺;舒膚佳,使用后皮膚舒服的覺得挺好;立白,使用后立即會變白,凈衣的效果很快很好……比如醫藥養生品肛泰,讓你肛門舒坦;可立克,可以馬上看到效果;珍視明,讓你的雙眼變得柔和;康必得,讓你再次獲得健康;婦炎潔,婦科炎癥洗洗更健康;潔爾陰,清潔護理你的私處……
比如日化和醫藥保健領域,其它品牌產品相同適合,比如美加凈、香飄飄、背背佳、好記星、絕味、幫寶適、貝因美等,同樣具有與使用效果相關的利益點。
在功能效果上,還可以用暗示法。比如功能食品“紅牛”,給人以超強有力的覺得;
例如老鄭取名的“抖擻咖啡”。據調查顯示,消費者購買咖啡的緣由,排名第一的是提神,而“抖擻”能暗示提神的療效。
方式10:原料成分命名法
用產品的主要原料以及其所帶有的主要成分來命名。比如“鮮芋仙”,用新鮮的冬筍為主食做的小吃;例如“21金維他”,一看就明白能夠補充維他命;例如“稻香村”,給人一種富有稻香的鄉間氣息等。
但這類商標注冊要切記,原料成分的前后要加文字,因為商標法要求“僅僅直接表示商品的品質、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它種類的”不得注冊為商標,所以要添加輔助字。比如“全棉時代”,品牌名給人一種運用“全棉”材質的覺得企業名稱牌匾圖片,但你直接用“全棉”注冊就有風險,加上“時代”就容易通過;例如“東方樹葉”,茶葉確實是“樹葉”,但沒有明顯性,直接注冊比較難,但加上“東方”就能借助注冊;例如“五糧液”,雖然能看出原料來自“糧”食,但加上“五”和“液”就無法通過注冊。
方式11:產地相關命名法
具有產地名的品牌,煙酒相當多,酒類比如四川郎酒、瀘州大曲、青島汽水、哈爾濱啤酒等,香煙類包括北京、南京、玉溪、黃山等,這些品牌的存在有一定的歷史因素,現在再去注冊就很難了。商標法第十條第二款要求對“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地名以及公眾知曉*外地名”禁用,所以可以考量非行政區劃的山川湖泊、縣級以下的“行政區劃地名”、非公眾知曉*外地名,比如喜馬拉雅、百歲山、千島湖等。
在地名的使用時,也可以運用替代策略,比如“北京”你用不了,可以用“京”字開頭,像“京東”;“上海”用不了,可以用“滬”,像“滬上阿姨”;“*”或“首爾”你用不了,可以用個“韓”字,比如“韓都衣舍”、“韓后”等。
方式12:常用稱呼命名法
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某一種關系或某一類人的常見稱謂,也可以拿來注冊商標,成為品牌名。比如“老干媽”辣椒醬,“老干媽”會給你一種親切感,其平易近人的品類調性對辣椒醬這一品牌產品非常吻合;
例如“外婆家”餐廳,同樣會讓你感到親切,有一種家的覺得,而且“外婆”能讓這些人聯想到記憶中的美麗味道。
現在類似老干媽、外婆家等等的品牌名已經被搶注一空,但可以在稱呼的前后加上品牌名或創始人的姓名。比如米老頭,品類+稱呼;爸爸糖,稱呼+品類;媛娘娘,名+稱呼;鮑師傅,姓+稱呼。
方式13:數字相關命名法
純阿拉伯數字命名,比如999(感冒靈)、360(金融)、1688(采購批發網)、8848(手機)、7-11(超市)等。單純數字商標,數字要在2個以上,而且即使沒有明顯特點的話,也易于被駁回,所以可以考量數字加輔助字詞。
數字開頭,可以加品類,比如“三一重工”;可以加人,比如“三個媽媽”;可以加動物,比如“三只松鼠”、“七匹狼”;可以加植物,比如“三棵樹”、“五月花”、“六個核桃”;可以加效果,比如“七分甜”;可以加量詞,比如“85度C”、“三頓半”等。
也可以品牌后綴數字的,比如“國窖1573”,其中“1573”是創始年份;例如“海普諾凱1897”,其中“1897”同樣是創始年份。這類商標的好處是,通過品牌名原本,就能有一種歷史感,專注感,進而提高信任感。
方式14:動植物命名法
植物類,比如蘋果、小米、花椒(直播)、土豆(視頻)、西瓜(視頻)、瓜子(二手車)等。
動物類,比如熊貓(用品)、鱷魚(皮具)、龍虎(清涼油)、駱駝(香煙)、小熊(電器)、大白兔(奶糖)、金絲猴(奶糖)、螞蟻金服、鳳凰傳媒、公牛(插座)等。
為什么這些品牌喜歡用動植物來做商標名?
由于這種動植物,都早已大名鼎鼎,它們的名子都是大眾耳熟能詳的,又簡單好記,可以省去這些錢和時間去打知名度,既然可以“占便宜”,何樂而不為?
當這種個動植物名都被搶光了如何辦?
可以在動物名前加字,重新組合,比如天貓、金雞、搜狐、搜狗、路虎、雅虎、飛豬、途牛、菜鳥、閑魚、藝龍、森馬、七匹狼、紅蜻蜓、白象、飛鶴、斗魚等等。不光十二生肖一個都跑不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你都可以用上去;可以在動物里面加字,比如雀巢、驢媽媽、馬蜂窩、虎牙、貓撲、青蛙王子、袋鼠媽媽等。
其實,也可以在植物名前加字,比如上面例子過的六個核桃、三棵樹;在植物后加字,比如花西子、桃花姬。除了動植物,物件也可以拿來注冊為商標,比如錘子、釘釘、糖紙、打火機等;自然物體或天象也可以用來注冊為商標,比如太陽、藍天、白云、彩虹、藍月亮、星星(三星、七星)等。
方式15:歷史人物命名法
比如世人耳熟能詳的動植物名稱,中外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名,同樣可以成為品牌商標使用,這等于綁定和借助了名人的個人IP,簡單好記,有促使品牌的傳播推廣。比如*著名的汗青人物杜康、秦始皇、成吉思汗、張仲景、華佗、魯班、曹操、唐伯虎等,包括一些傳說中的歷史人物,西施、貂蟬、黃道婆、愚公等,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哪吒、女媧、盤古、嫦娥、七仙女等,都被注冊成了商標;
然而這類著名人物幾乎被搶注一空,但還可以選出一些知名度沒這么高卻寓意好的歷史名人的。比如利用這些命名方式,老鄭幫客人商標名字“福樓拜”。福樓拜是全球聞名的詩人,中學校課本中《福樓拜家的三天天》、《項鏈》等長篇電影均為福樓拜的教師莫泊桑所寫。“福樓拜”不僅有名,而且字面含義非常好,比較合適做餐廳、酒類的品牌名。
用歷史人物注冊商標,可參考的《商標法》第十條一款(八)項要求:“下列標示不得成為商標使用……有害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它不良影響的。”只要不違反這一條,還是很有機會的,但要切記的是,不能以近代或現代的人物名注冊商標,比如魯迅、老舍、李小龍等。
方式16:身份職稱命名法
不管是不是和產品的市場屬性相關,自古以來的身份職稱也是可以注冊為商標的。比如歷代的皇帝、吾皇、皇后、貴妃、公主、公子、太子、太醫、太師、御醫、將軍、師爺、護衛、侍衛、管家、總管、掌柜、小二、員外等。現代的首相、外交官、老板、醫生、護士、小姐、店主、保姆、大廚等。
如果這種名稱尚未被對方搶先注冊,或者因沒有“顯著特點”被駁回,你可以在職稱的后面加上姓或品類屬性,比如李醫生、李小姐、王御醫、水管家、牙護士等。
老鄭曾取名一個刺繡樣式護理用品商標叫“棉侍衛”,就是這個類型。
方式17:疊音詞命名法
運用疊音詞給品牌命名,比較簡潔好記,也是現今非常流行的一種方式,比如滴滴、盼盼、旺旺、釘釘、脈脈、陌陌、轉轉等。
比如單字疊音,也可以在疊音詞的前邊或中間加字,比如娃哈哈、香飄飄、拼多多、淘點點、貨拉拉、人人車、人人貸、淘票票、企查查等。
還可以像嗶哩嗶哩、呷哺呷哺等這種的疊音取名法,不過要盡量用普通大眾了解的、熟悉的詞語,否則必定程度上會妨礙品牌的認知和傳播。
方式18:成語俗語命名法
用大眾常見的詞語或典故給品牌名字,同樣能超過簡單好記、知名度高、品牌推出省時省力的效果。
成語取名,比如“心相印”紙巾,能讓廣大消費者很容易想到成語“心心相印”;“茶顏悅色”則容易讓消費者聯想到“察言觀色”;“津津有味”做餐飲或飲料的品類名而是不錯的。
其實,用詞語做品牌名,如果不是非常順口好記,并且與產品的關聯性不大,一般不建議用。除了成語,俗語也可以拿來做品牌名。
例如“開小灶”,本身具備更高標準的伙食的意思,又有非常關照的意思,比較合適餐飲、食品、培訓類品牌名;例如“好記星”,和“好記性”同音,俗語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同理,好記性不如好記星,簡單好記寓意好。
目前外賣比較流行,老鄭曾給一個餐飲店鋪取名“兜著走”。外賣不是堂吃,都必須打包“兜著走”的,用這三個字做名字,具有相當顯著的記憶點,看一遍就能記得住。可惜客戶非常謹慎,說“吃不了兜著走”有消極的含義,不敢用。在現今這個連“喪茶”都能火爆的時代,用這類型型的品牌名,反而有些趣味性,是無法被接受的,何況有些俗語是被當時曲解的,原意是正面的。
方式19:個性化命名法
有些品牌名,你單看名字,比較難理解是哪個意思,但很時尚,很容易抓眼球。好奇害死貓,人們都有獵奇心理,越是時尚的品牌名,越有吸引力。
例如“蕉內”,“蕉”是水果?而是芭蕉?抑或美人蕉?加個“內”又是哪個意思?這個名有特色,一定程度上能刺激消費者的好奇心;
例如“熊貓不走”,為什么叫熊貓不走?不走,要干啥?
例如“虎頭局渣打餅行”,能看起來是賣餅的,但為什么叫“虎頭局”?“渣打”是啥意思?
而且“醉鵝娘”,是賣“醉鵝”的妹子?而是醉了的“鵝娘”?是賣酒的而是賣鵝的?
這種品牌名大都一反常態,有個性,能導致人們的好奇心,但同時又不是無的放矢、胡亂起的名,在經過消費者好奇心驅使下的進一步認識后,能夠解釋得通。
此處大致介紹19種,更多品牌命名方式可參考公眾號品牌畫像。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