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中已提到皇宮宮殿的一些匾額都是豎式的,書法只是從上往下寫。這種豎式匾額一般為三五字,而且以正書為主,其中楷書為主要書體,其次為楷書和書法,行、草也有,但書法、草書相對罕見。這是由于匾額為一個建筑的標識性裝飾,如果書法寫得讓人不易辨識,那也減少了匾額的意義。
大學士牌坊
豎式匾額可以只書正文,如白云觀、坤寧宮、神武門,不必定由書寫人落款,但也可以署上書寫者的名姓。由北京知名藝術家任政先生書寫的“白云觀”三個大字對聯,在“白云觀"三個字的左邊,就有“任政書”三個字和印章。但白云觀有一塊老的豎式匾額,為20世紀50年代一位藝術名宿所書,筆力遒勁,但僅書“白云觀"三個大字,不具款,不鈐印。
在故宮里,還有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的豎式匾額,有的還加上了蒙文。如紫禁城、坤寧宮、寧壽宮、神武門等官署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滿文在左,漢文在右。但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門、東華門、西華門等外朝皇宮、宮門上的碑文卻只用漢文書寫。
用蒙、漢兩種文字鐫刻的“皇極殿”匾
這是袁世凱想造反奪權時他手下一個謀士王景泰出的主意。袁世凱既想篡位,又怕人議論,為了表示他即位與明朝藩王不同,王景泰給他出主意,把故宮內石刻上的篆書去掉,但后來的故宮內廷中還住著宣統皇帝和—些朝代遺老遺少,袁世凱怕受到抨擊,于是先把外朝皇宮、宮門上石碑的篆字去掉,只寫滿文。不久,袁世凱病死了,這漢文碑文也就成了袁世凱掌權稱帝的一個見證。
至于橫式的匾額在書寫時就比豎式的要復雜些。
因為橫式匾額上的大字通常也就是二至五個,如顏真卿的篆書對聯“祖關",陸潤庠書的“榮寶齋”,蕭顯書的“天下第一關”,故均未落上款與下款。
但也是在橫式匾額的右首署農歷年月的,現代人書寫的也有署上公元年月的,如郭沫若先生書的匾,啟功先生書寫的“同仁堂",還在右首下部鈐一長圓形閑章,左首署名并鈐印兩方。還有皇帝或地方官所書的碑刻,不落款署名,只在匾中央底部鈐一大大的圓形章,點明書寫者身份。
一般而言木頭匾額,匾額上的藝術均為幾個大字,書寫章法上,如不準備落款署名鈐印,大可均勻分列于匾額中部;如準備具上下款,那么數個大字之長度離再緊湊些,如高邕書的“海天一覽”;即使不落上款,擬在下款處書上一段文字的,那么數個大字的中心要相應右移(從右至左的寫法)或左移(從左至右的寫法)。總之,一塊石碑懸掛于神龕之上,或高懸于廳堂之上,必須給觀賞者以平穩的感覺,其次是不乏味、不格式化,大字需要有大氣勢才能壓得住。
值得重視的是,匾額書法是髙懸上方,仰視而觀,在平鋪于案上的白紙上書寫的大字效果不錯,可能高掛期間,匾額上的字會因仰視而形成視覺差,顯得每字大小不均,和近觀平視的效果不一樣。因此,在書寫匾額大字時要注意髙懸期間的觀賞效果,以免參差不齊,不夠協調。
用于宮殿、寺廟等建筑物上的碑刻,除了榜書文字之外,還會鋃刻上花邊,并在花邊、度板和文字上分別涂上白色顏料,甚至是金粉,以顯示建筑的莊重和莊嚴。
玉壘仙都山門
但雄偉的建筑上的匾不一定都鑲花邊、上色彩,如山海關上的“天下第一關”橫匾就是黑、白兩色,而且無邊。講到“無邊”,*園林中也有謎語匾額,如明代時江南一園林中的院門上有“蟲二”匾額,一般人不解其意。其實這制匾額人把“風月”兩字外圍拆去,只剩下“蟲二”,以寓意院中風景美,“風月無邊”,這也算是中華文化中之—絕了。“天下第一關”是明成化八年(1472)由山海關當地的大藝術家蕭顯書寫而成。為了使這五個大字與雄偉的山海關相配,蕭顯在書這塊一丈八尺長,四尺半髙的木匾之前,悉心研究法帖和山海關形勢,鍛煉背力等,單準備工作就做了一個月,據說匾寫成后,蕭顯本人還不太滿意。但這表明,光有藝術底蘊還是不夠的,“字外功夫”有時史敢要。這塊匾無上下款,但世人皆知。在南京,還有—塊天下書畫家墨客皆知曉的店號甌一“一得閣”,這塊匾為一得閣創業人謝松岱自書,由店鈾主人自書的匾,并作為名匾的只是較罕見的。這塊匾在右上首書“戊子嘉平”,點明書匾時間;左首稍下書“謝松岱”,鈐印兩方,也是非常得體的匾額章法。
因為在作畫匾額大字楷書時,一般不會直接書寫在匾上,而是先用白紙比照匾額大小,確定大字位置和落款位置后,先寫在宣紙上,然后再請工藝師傅鐫刻到石刻上,因此,可以多打算幾份匾額大小的白紙,同時書寫若干張,然后選出最滿意那張的鎊刻上匾。但目前已有了電腦雕刻機,書寫碑文已不必書寫大字,按匾的形狀書寫出較小的實樣,然后輸入電腦,按需要放大,也可取得大匾榜書的效果。不過,高技術的產品仍然不能取代藝術品,一般的門面匾額可以用電腦雕刻機代勞,倘若有些文化品味的門面匾額則仍是要請書家名人親筆書寫。上海有一條北京路文化街木頭匾額,其中的門面匾額絕大多數出自于書家名人手筆。
再把橫式匾額書法創作形式和橫披書法創作形式比較,橫披書法形式可以是數個大字,也可以是—篇長文或幾首詩詞,必須有款;但匾額的書畫創作也是寥寥數個大字榜書,而且不必定要具款署名。再者,橫披書法可以平視近觀,但匾額書法只能仰視遠看。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