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親近自然、順應自然法則,常常挑選木材作為原料、打造各式用具,將木材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同的木雕手法都具備各自的特色,共同構成了木雕藝術的宏偉畫卷。
東陽木雕歷史悠久
東陽木雕的歷史源遠流長,依據實物證據,其存在可上溯至一千多年以前。這種技藝發端于唐朝,歷經宋朝,慢慢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色。到了明清時代,它變得相當繁榮,在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時達到了最高成就。東陽地區的匠人們的手藝都是世代相傳的,他們雕刻的作品非常精致。在北京市的紫禁城,還有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的一些地區,都可以見到巧奪天工的東陽木雕藝術品木雕花邊圖案大全,這些藝術品記錄了它昔日的鼎盛時期。
東陽木雕藝術特色
東陽木雕多采用平面雕刻手法,布局時借助散點透視,并從高處往下審視。整體布局顯得飽滿充實,各部分界限分明。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它吸收了民間工藝的樸實、宮廷藝術的華麗、宗教造型的神秘以及文人雅士的清雅。通過匠人的細致加工,普通的木頭變成了珍貴的民間工藝品。
樂清黃楊木雕起源
浙江省內,樂清黃楊木雕與東陽木雕聲望相當。唐代和宋代,黃楊木主要用來制作小型裝飾品,也用于刻制版畫。到了元代,它已經演變成一種獨立的工藝品。從明代到民國時期,是黃楊木雕發展的鼎盛階段,應用領域非常寬廣,并且誕生了眾多精良的作品。黃楊木的材質十分結實,表面摸起來很順溜,上面的紋理也很清晰,但是這種樹長得很慢,所以人們常說它千年才能長高一點。
黃楊木雕藝術魅力
這件黃楊木雕的藝術水準十分突出,塑像的模樣顯得頗為成熟,人物的神態刻畫得相當逼真,對于服飾和發飾的細節也雕琢得極為用心。這既得益于材質本身的優良,也離不開高超的雕刻技藝。二十世紀初,溫州的雕刻師朱子常的作品在多個展覽上獲得好評,使人們見識到了黃楊木雕的卓越能力。
龍眼與金漆木雕
龍眼木雕屬于福建木雕中的典型品類,在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期間木雕花邊圖案大全,這種雕刻技藝從制作大型佛像轉變為制作室內裝飾物件。在本地寺廟的建筑構造里,木雕常常被應用作裝飾元素,并且會采用上漆和貼金的工藝手法,而且這些雕刻品往往都承載著許多精彩的故事內容。金漆木雕是以樟木為材料進行雕刻的,表面涂有油漆并且粘貼上金箔,觀感上極為華麗,光彩非常耀眼。這件漆木雕刻大量運用了浮雕、鏤空花飾和立體鏤空等技法,雕刻出的作品層次相當多,立體感十分強。
青年匠人的傳承
木雕行業正在呈現多樣化的趨勢,許多技藝高超的匠人開始受到關注。莆田市手工藝界的優秀人物張凌翔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他對每一塊木頭都認真研究,按照材料的特性來設計作品,這樣能讓木材展現出新的用途。如果想要看到更多優秀的木工制品,可以在一些專門介紹匠人的網站里輸入“華夏匠人”這個關鍵詞,在首頁就能找到很多不同風格的木雕作品。
你們是不是也被這些木雕的魅力所吸引,想要去了解木雕背后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