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所耳聞,故宮殿堂之中,那些懸掛在匾額上的文字,不僅展現了書法技藝的精妙,亦蘊含著古時帝王治理國家的智慧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深刻領悟。此刻,我將逐一道出這些著名匾額背后的傳奇故事。
中和殿“允執厥中”
中和殿上高掛“允執厥中”的匾,這字跡是乾隆皇帝親手所寫。《尚書》里講:“人心險惡,道心細微,必須精純專一,堅守中道”,這塊匾正是由此而來。舜帝和堯帝曾教導大禹,人心深不可測,道心微妙難懂,只有一心一意地恪守中庸之道,才能有效地治理國家。這一點充分顯示出古代帝王對治理國家時必須堅持公正無偏的立場給予了極高的重視。古代帝王深知,只有秉持公正無私的原則,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他們對這一治國之道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保和殿“皇建有極”
保和殿內高掛的“皇建有極”四個大字,出自乾隆帝的親筆。這四個字鮮明地彰顯了皇帝肩負著確立全國最高公正標準的重任,同時也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在古代,皇權的集中和穩固是國家得以安寧的基礎,而這塊匾額正是這一理念最直接的展現。
乾清宮“正大光明”
乾清宮之中,高懸著“正大光明”這四個顯赫的大字,它們出自順治帝的親筆。在這四個字中故宮匾額畫,“乾”字象征著遼闊的蒼穹,“坤”字則代表著廣袤無垠的大地。這塊匾額完美地呈現了天地間至高無上的正義以及日月星辰的璀璨光芒。在封建社會的背景下,這四個字蘊含著帝王治理之道,應效法天地,保持光明磊落,體現了人們對帝王高尚品德的強烈期待。
乾清宮“建極綏猷”
“建極綏猷”這個詞語出自乾隆皇帝的著作。在這里,“極”字代表房屋的屋脊和棟梁,所謂建極,就是確立一個公正的治國理念;而“綏”字表示順應,而“猷”則是指規則。作為一國之君,他必須既要順應天意,又要迎合民心,并運用公正的規則來治理國家,這無疑是對帝王治國之道的至高要求。
乾清宮“無為”
康熙帝親手書寫了“無為”二字。這二字源自老子所言:“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圣人行事無為,教化不言”。康熙帝以此題匾,旨在提醒君主關注民情,讓百姓得以安寧生活。此思想在當代社會對構建和諧仍有借鑒意義,彰顯了古代帝王對治國方略的深刻洞察。
養心殿“中正仁和”與“勤政親賢”
養心殿內,雍正帝親自提筆書寫,鐫刻下了“中正仁和”這四個字。這四個字提倡帝王應秉持中庸之道故宮匾額畫,保持正直與仁愛的和諧統一,體現了他對自己行為規范的嚴格追求。雍正帝的另一份筆跡“勤政親賢”亦出自其手,這四個字彰顯了他一生的嚴謹與自律。他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待他人亦然。他始終警醒自己,需勤勉處理政事,親近賢能之人。
在養心殿西側的暖閣旁邊,有一個名為“三希堂”的地方,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這里收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貼》和王珣的《伯遠貼》這三件書法界的瑰寶。“三希”這個名字,內涵豐富,蘊含著“圣希天,賢希圣,士希賢”的理念,旨在激勵人們不斷奮斗,追求更加崇高的品德和修養。
閱讀完這些講述故宮牌匾來歷的故事,你是否對古代君王治國理念有了新的領悟?何不把你的見解發在評論區,同時別忘了為這篇文章點贊并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