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壯舉
安溪龍門風電場坐落在安溪縣龍門鎮龍美村,正位于安溪、南安、同安三地交界的云頂山山頂。這個投資額超過四億的巨大工程,從開始建設到發電并入電網,僅用了不到十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如此迅猛的建設速度讓人咋舌,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工程實力和高效的執行力普通石頭雕刻,同時也體現了項目初期就展現出的非凡潛力。
項目進展之快非偶然,這得益于眾多建設者辛勤付出、日夜奮斗的成果。為了風電場早日投入使用,工人們在坎坷的地形和復雜環境中奮力拼搏。無論是設備安裝還是線路鋪設,每個步驟都嚴格把關,為后續穩定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風電場基本情況
呂國祥場長在風電場辦公室提到,他們團隊有9人,他們負責維護24臺風機,總裝機量是48兆瓦。去年,他們的發電量超過了1億度,效率相當高。這些清潔能源源源不斷,為當地提供了環保且持久的電力,對地區能源結構的改變產生了重要影響。
風機全速運轉時,葉片前端的速度已超出了子彈。每月每臺風機可產生百萬度以上的電力,其發電實力令人驚嘆,直觀體現了科技與自然力量融合所創造的奇跡。工人們默默守護著這些風機,保障它們平穩運作。
美化與環境打造
龍門風電場定下了目標,力求成為福建最迷人的風電場。場內水泥路已經鋪設完畢,邊坡和水溝也得到了加固。同時,觀景臺也已建成,游客和工作人員可在此俯瞰風電場全景,體驗美妙的觀景之感。
風電場邀請了專業人士來設計規劃,沿途安裝了休息用的椅子,并對松樹進行了修剪和造型。在邊坡上播下了格桑花的種子,同時種植了高山木禾、茅草、野姜等植物。這些做法讓風電場不僅有了發電的功能,還變成了一個風景如畫的生態景區,顯著提高了周邊環境的整體水平。
氣溫與農產品特色
夏日的酷熱中,這里顯得格外宜人。它坐落在海拔一千米的山間,氣溫比山下的龍門鎮要低上幾度。這種涼爽的氣候條件,滋養了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在層層疊疊的梯田上,茭白生長得旺盛,這種能夠耐受低溫的作物,已成為了當地的主要農產品。
獨特的氣候條件既讓當地居民享受到了生活的舒適,也為農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借助種植茭白,農民們的經濟收入得到了提高。同時,風電場周邊的鄉村風光也因此變得更加迷人。產業與自然環境形成了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
周邊人文趣事
莫蘭蒂臺風過后,風電場里一些風機的葉片受損嚴重,其中一些葉片的直徑竟有1.7米之巨。在風電場最高的地方,云頂山的山頂巨石上,有“中廣核”三個字,那是當地的著名景觀。而在同安方向的斜坡上,三四五月,杜鵑花爭相開放,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登山、野炊、露營。
林火煉,這位升壓站的員工,態度熱情。他曾在深夜時分,與同事們攜手救助了迷路的驢友。他的舉動體現了風電場員工對公益事業的積極參與,以及對周邊安全的重視,為這片土地增添了溫馨與人文情懷。
特色景點與傳說
翠湖別稱“天湖”,坐落在山巔,由雨水匯集而成。其四周環繞著五座小山,形成獨特的“五馬爭槽”景觀。在小山附近,有一戶人家居住,他們飼養雞鴨,用大鍋煮飯來招待游客。翠湖旁邊的小山上,有一塊稱作“銅鑼石”的大石頭,敲擊時能發出嗡嗡聲,那聲音宛如敲打鋼鐵。
古時普通石頭雕刻,這片土地火山爆發,形成了碧綠的湖面。巖漿冷卻后,那些密度較輕的石頭敲擊時,會發出清脆的聲響。青年們特別喜歡敲擊這些石頭,享受它們發出的獨特聲音。這個故事充滿了神秘色彩,為風電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旅游吸引力。
你是否有心被安溪龍門風電場的特別魅力所吸引,期待親身領略它的風采?若此篇文章對你有所觸動,別忘了點贊并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