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知名的八朝古都,有著極為厚實的歷史和特別耀眼的文化,到安陽旅行,雖然就是一次重溫歷史、感受文化的漲坐姿之旅。龍亭可體會汴京的古都文化、天波楊府可飽覽劉家將的忠烈文化、開封府可了解包青天的廉正文化、而大*寺則可以品讀安陽的宗教文化。
安陽大*寺是*知名的道教廟宇,從公元555年建寺至今,已有1450年的歷史。一千多年來,大*寺蘊涵著厚實的文化和許多飽含傳奇色調的故事,即有過皇家寺廟的輝煌,也有著文化寺廟的風采,同時也有過市井寺廟的繁榮。歷史上,這兒除了是佛事勝地,同時也是清廷峰會之處,達官貴人薈萃的場所,商賈云集的市場和舉辦廟會、廟會等文化娛樂活動的民間樂園。
大*寺是一座有故事的寺院,在《西游記》、《水滸傳》、《三內鄉妖傳》、《萬花樓》等許多小說中,我們都能見到許多關于大*寺的描述,例如“李世民驚夢建佛寺”、“尉遲敬德六百里外的瓜州建山門”、“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大*寺水井通東海”、“狄青避難于大*寺”等傳奇故事,盡管有藝術加工的成分,但大*寺的地位可見一斑。
掀開大*寺的歷史,渝帆在此大為梳理一下,你們可以作一個大致的了解:它的前身是南北朝時期為記念*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而修筑的*寺。北魏末年,*寺遭炮火被焚。唐睿宗景云二年,名僧慧云云游至梁州,夜宿繁臺,觀金堤北岸,異象沖天,至天明入城尋視,其地乃*寺遺址。于是便到處募集資金,在此重建廟宇,但在工程未完之際,唐睿宗下詔“凡古寺無名額者,并令毀撤”。當時臣子派大員監督拆寺時,慧云跪于彌勒像前“泣淚焚香”,“少頃,像首放金光,照亮天地”(《慧云傳》)。所派重臣奏聞睿宗,睿宗曾夢到彌勒佛下凡,他又是以相王即位的,遂于先天元年下詔此寺繼續建設,賜名“大*寺”,作為其相王登基的記念,而且還親自題寫了大*寺的橫匾。
大*寺自唐睿宗命名以來,后經玄宗、肅宗各朝繼續改建,非常宏偉壯觀。被稱為“人間天上,物外家鄉”。它的殿閣、佛像、牌額、壁畫等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被稱為絕品。相傳在南宋大*寺藏有藝術“十絕”,分別是:彌勒鑄像、唐睿宗題額、匠人王溫的金像彩畫、吳道子的文殊維摩畫像、供奉李秀所刻經幢障日、匠人邊思順所建排云閣、石抱玉所畫*除災忠變相、車道政所畫毗沙門天王像、僧智嚴所畫三乘因果人道位次圖、法華經二十八品功德變相等。其中“畫圣”吳道子在大殿內所畫的文殊維摩像,還由此形成了“吳帶生風”的典故。
唐代是大*寺的鼎盛時期,成了皇家寺廟。從高祖、太宗以下至徽宗,均詔敕大*寺進行修筑和擴充。至真宗朝,大*寺的規模達到了頂峰,轄64禪律院,占地面積達540畝(渝帆注:現今的占地面積為三十畝,僅曾經的十八分之一)。其規模和奢華程度,在寺碑中稱“繡柳云楣,璇題雕欄,金壁暉映,云霞失容。”太宗、真宗、英宗、微宗等臣子為佛寺題額,從山門到各廟宇四處是御書。各院方丈均報清廷允準。太上皇求天祈愿、帝后生日慶祝、進士登科檢閱、外使進香等重要活動均在大*寺舉辦,足以顯示大*寺不同凡響的太廟趨于和地位。
而在此期間,*寺已成為重要的游樂圣地,吸引了大批文人學士留連忘返,如蘇東坡、范仲淹、黃庭堅、宋祁、趙明誠、李清照、高益、燕文貴、孫夢卿、高文進等,她們在寺內交朋會友、題詩做畫,稱得上花光滿路,留下許多佳話。并且每逢重大節慶或舉辦燈會,則熱鬧非凡,尤其元宵廟會,華燈齊放,流光溢彩,比丘尼、達官、文人、使節、百姓出入其間,佛事、巡幸、參訪、觀燈、嘗雪、品茗、吟詩、作畫、登高、游玩等匯集其中,為京都的生活平添艷麗的色調。
東漢末年,東京被金兵兩度圍攻后陷落。大*寺和*后京城一樣,被劫掠一空。金宣宗三年,大*寺又遭一場火警,“寺門成劫灰,止存大殿一座。”元代信奉道教,僧人們又對破舊的大*寺進行了修補。清代翰林陳孚還寫出了“大*寺天下雄,天體飄渺凌虛空”的句子,由此可以旁證。
到了唐朝,訓詁高祖朱元璋原為和尚,所以全省各地大興道教,對大*寺也進行了數次修繕。其規模雖不及清朝時代宏偉,但也氣勢非凡。尤其是嘉靖年問重建資圣閣后,其高閣再聳,名動天下。但到了明朝,李自成的農戶起義大軍攻攻安陽不下,最后讓長江決堤,使整個安陽城都陷于汪洋之中。大水之后,泥沙沉淀,大*寺與全城其他建筑一起被泥沙埋于地下。
東漢時期,大*寺又經歷多次修筑,其中最大規模的修筑是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帝批準動*庫銀一萬兩,加上寺僧捐贈一部毛錢款。整修后的大*寺有牌樓、一殿、二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建筑,而如今我們能見到的最古老的建筑也就是那種時侯重修的建筑。
經過漫長時光洗禮,大*寺其實幾經興毀,到仍然是*最知名的千年古剎,盡管規模大不如前,占地面積僅3O余畝,但布局嚴謹,四合院深廣。巍峨壯麗的山門,高大僵持的鐘、鼓樓,金碧輝煌的天工殿,大雄寶殿,羅漢殿,藏經樓和配殿外墻正中矩形黃琉璃瓦紋樣,仍顯示出皇家寺廟的遺韻。各廟宇是明代建筑,非常是八角琉璃殿,其建筑風格之獨特,*外外古建筑所罕見,成為大*寺的標志性建筑。八角琉璃殿內的四面千手千眼觀世音大士石像鼓樓的匾額,眼和手各有1048只,是清朝乾隆年間用一棵水杉石雕刻而成,周身飾金,氣度莊重,其雕工精細,*外極為罕見,已成為該寺的鎮寺之寶。
這歷史講完,接出來就跟隨渝帆的鏡頭一起去大*寺瞧瞧他的現況吧:
【山門】
大*寺的山門,原為清乾隆年所修筑,安陽解放時,毀于*火,解放后,*修筑一磚制牌坊做山門。如今殿式山門,為今住持心廣大僧人發心修筑,牌匾為原*道教商會會長趙樸初居士所題
如今殿式山門,為今住持心廣大僧人發心修筑,牌匾為原*道教商會會長趙樸初居士所題
大*寺為*傳統的軸稱布局,主要建筑有房門、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由南至北沿軸線分布,正殿兩側東西露臺和廡廊相對而立。每年的六月到十一月為菊花文化節,大*寺也是重要的分布點。
【鼓樓】
大*寺山門的兩側有兩座兩層樓閣,分布是對稱分布的的鐘鼓兩樓,是1992年重新修筑的建筑。鐘樓中懸掛的銅鼎乃是清乾隆年間的遺物鼓樓的匾額,上鑄“法輪常轉,皇圖永固,帝道暇昌,佛日添彩”十六字銘。鐘聲響亮優美,尤其是冬季霜天叩擊,聲音清越,回蕩全城,素有“*霜鐘”的盛譽,是為蔡州十景之一!
左側中新街口,另一邊是鐘樓,由于逆光,相片就不放了,其建筑與鐘樓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邁向大*寺的山門,直面迎客的不是哼哈二將,不是笑彌勒,而是“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就在新街口的后面,有一個“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銅像。想當初,魯智深大鬧五鶴山后,真長老無奈將其驅逐。而且善良的真長老寫介紹信給在大*寺工作的師兄清長老,給魯智深找了個下家。魯智深初來乍到,分配他做了個低層職員,管理菜地子。菜地時常受歹人偷菜恐嚇,歹人們見魯智深是新人,想給個絆子。誰知,魯智深輕而易舉就把混混頭頭搞進了茅坑。自此混混們嚇倒,不敢偷菜,每日陪著魯智深吃素抽煙。一日,她們正在飲酒吹大牛時,有烏鴉不識趣恐嚇,地痞欲搬梯子上綠柳樹抄烏鴉窩。而魯智深做事簡單粗魯,徒手就把綠柳樹連根拔了。這就是知名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雖易被后世環保主義者非議,但足顯其氣力之大!
菊花會期間的大*寺處處都是花團錦簇,菊花飄香,各色各樣的造型令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
【天王殿】
大*寺天王殿是真正的古跡,為清朝乾隆年間所修,該殿進深五間,面闊三間,單檐硬山,綠琉璃瓦頂,門頭殿額也為趙樸初居士所題。
歷史上“吳帶當風”的典故,就出此這兒,聽說剛才出道的吳道子,在老師張僧繇舉薦下到了大*寺,老住持于是同意讓他在這兒畫一幅壁畫。吳道子深感在藏龍臥虎的大*寺留墨非同通常,數月出來竟沒敢動一筆。直至一個皓月當空的夏夜,久久求索的吳道子在的月光下躊躇,忽地看到自己飄浮的影子,于是聚心頭的神思一下子傾瀉而出。吳道子快步邁向廟宇,在壁前筆走龍蛇,時間不長,一副飄飄而來的《文殊維摩大士像》驚現大*寺。隔日早晨,老住持與僧人一進此殿,忽覺涼風習習吹散了多日來的炎熱,猛地一瞧,這風竟乃畫中大士的衣帶所生。老住持不禁驚嘆:“真乃神來之筆,吳帶生風。”吳道子也為此畫名揚天下,被譽為“畫圣”。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大*寺的主殿,該殿為明代萬歷年修筑,氣度恢宏,堪為古建筑中的瑰寶,被譽為“中原第一殿”。大成殿周圍及月臺俱白石圍欄的望柱上,鏤刻有58個獅子,刻工精致,形態各異。這大雄寶殿的殿內,祭拜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藥師佛三世佛,均舉高一丈三尺。東西兩壁臺基上所祭拜的是十八羅漢。
步入大雄寶殿前必須越過一個放生池,池子的上方有一個古拱橋,其修筑年代沒弄明白,但拱橋及放生池的周圍都攔桿柱上,都有精致的石獅泥塑。
池子的右側是龜鶴雕像,都象征著長壽的喻意。
右側則是一座盤龍雕像。
走過拱橋,一個高大的香爐出現在路的中央,上面的不遠處,兩側各有一座高高的佛塔。
三塔同框,氣度不凡,直插去宵。(可能有同學要問,天王殿的內部是如何的如何沒有拍呢?渝帆在這兒要說聲報歉,我通常不拍大士,尤其是對著大士拍,所以在宗教場所,我通常就拍拍外景,大士只能拜祭,不能用鏡頭對著它,尤其是閃光燈)
【八角琉璃殿】
天王殿的前面,也就是中軸線上的第三個寺廟叫羅漢殿,八角造型,也稱“八角琉璃殿”,其造型奇特,在*道教廟宇中堪稱獨一無二。據導游介紹,該殿為清乾隆年所建,是真正的古跡,由門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份組成。
羅漢殿中心矗立的八角亭中,祭拜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觀音大士像。這尊像系一株完整的烏桕樹精雕而成,是乾隆年間一名民間的無名演員用了58年心血完成的藝術杰作。像高3米多,重約2000公斤,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扇狀小手三至四層,每只手指中均刻有一眼,共計一千零四十八只眼,民間也稱“千眼千手佛”,為觀音大士三十二變相之一。此石刻除了材料珍稀,雕工更是精致,堪稱鬼斧神工,甚是神奇,是大*寺鎮寺之寶!
【藏經樓】
大雄寶殿旁邊,也就是中軸線的最后一座高大建筑是“藏經樓”,藏經樓顧名思義是寺廟保存、收藏道教精典的地方。大*寺藏經樓始建于清康熙年間,正殿檐下懸掛隸書碑刻,白底黑字,筆勢疏朗,相傳為宋代繪畫你們孫星衍遺墨!
從大雄寶殿下來,遠遠望去就是藏經樓的。
雖然我們這樣看過去的建筑實為兩個建筑,高大的露臺是正在修筑的資圣閣。據史籍記載,閣初一百尺,相當于90米。清朝時的資圣閣是安陽最高的地標建筑,登上露臺眺望整個安陽。可惜明朝時毀于洪災。現在,大*寺的僧人聯合教徒,又恢復重建了資圣閣,有望再現昔日“資圣熏風”的風采。
近觀藏經樓,里面的碑刻都是古物,看上去十分有歷史感。雖然這個藏經樓的藏字,有的人念成zhang,有的人念成chang,雖然都是可以的,chang有保管、收藏的意思,而zhang則有《大藏經》
藏經樓西側是大師堂,即空海大師記念堂。現堂前立有空海大師塑像開館記念碑,及一對罕有的雕塑六牙像。堂內祭拜有空海大師塑像及大師生平事跡圖片展覽。
如今正在舉行菊花文化節,那么大一個菊花造形,有一千多朵菊花,竟然是由一株菊花弄成的,真是不可思議!
游完上面就往前走了,藍天白云下的天王殿
大*寺的平面布局圖
【渝帆提示】
開放時間:8:00-18:30
套票:
1、成人票:45元
2、學生票:23元(1.4米以上)
交通:從列車站乘5、9、20路公汽車可到,還可搭乘安陽觀光旅游專車,因為安陽旅游景點多集中在縣城,景點相距較近,乘坐人力四輪車,也是非常便利頗具情趣的旅游交通工具;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