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杰出的人物,他被認為是古代中國最優秀的宰相之一,也是重要的政治家,他到底有哪些卓越的才能,能夠得到這樣的評價?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入閣臨危局
公元1567年,張居正擔任吏部左侍郎,同時兼任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國家事務,后來又調任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當時明朝面臨內憂外患,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百姓,國家財政困難,北方蒙古族軍隊入侵,南方少數民族首領爭奪權力,東南沿海倭寇侵擾,內閣內部的政治斗爭也非常激烈,張居正就在這樣的困境中,踏上了他的政治生涯。
化解外憂患
張居正在外交方面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他成功阻止了韃靼首領俺答汗的侵犯,同時勸說明穆宗授予俺答汗順義王的封號張居正匾額,并在邊境地區設立馬市,以便與韃靼進行物資交換。這一政策讓北方邊境實現了穩定,老百姓不再遭受戰火的困擾,為國家平穩發展奠定了基礎。
主政行改革
1572年,明朝皇帝神宗登基,張居正接替高拱成為內閣的領導者。由于神宗年紀尚輕,所有軍政要務都由張居正負責處理。張居正認識到只做些細微調整無法帶來根本改善,因而采取果斷措施進行大范圍革新。在官員管理方面,他推行了“考成法”,嚴格審查各級官員的表現,有效遏制了官場的腐敗現象,同時也提升了行政工作的效率;在財政管理方面,他下令重新丈量土地,實施“一條鞭法”,將各種賦稅統一計算征收,合理安排了民眾的勞役負擔,并促進商業活動,使得國家財政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軍事穩邊疆
張居正在軍事上,派戚繼光、李成梁等優秀將領負責北方防務,并加強邊防設施建設。這些將領在他的指揮下,充分施展了自己的軍事才能,確保了邊疆地區的安寧,讓外部敵人不敢隨便侵犯。朝廷經過一系列整頓,內外都展現出嶄新的面貌,國家因此進入了興旺發達的時期。
清廉作表率
張居正以清正廉潔、生活簡樸著稱。他屢次向神宗進言,主張節省開支、體恤百姓。對于皇宮的豪華排場,他分毫不讓。他上奏折據理力爭,成功節省了十萬兩白銀的消耗,并且取消了大明宮元宵節點燈及裝飾費用,也停止了重修宮殿等工程。他用自己的行為做出表率,當弟弟回到家鄉治療時,他堅持要退回“勘合”,為朝廷的法治樹立了典范。
勞累終病逝
張居正為了國家大事,整天整夜地忙碌不停。到了1581年,已經57歲的他因為過度勞累而生病了,第二年就去世了。神宗皇帝為他停止上朝張居正匾額,追贈他上柱國的榮譽,還給他取了“文忠”的謚號。他一輩子都全心全意地為國家服務,敢于整治混亂的政治局面,推行了許多符合社會情況的政策,使得經濟得到發展,國家變得富裕,邊疆也安全了。
你感覺張居正推行的新政里,哪個措施對明朝作用最深呢?請支持這個話題,轉發出去,也歡迎發表看法。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