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民中
多次走入庭園深深的盧宅,我每次都驚艷于它的博大精深和優厚的文化內涵。那琳瑯滿目的碑刻,題對優雅,繪畫精妙,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它或懸于宅門則古樸雅致,或掛于廳堂則蓬蓽生輝,雖只有片辭數語,著墨不多,但如同一道道奇特的景色匾額書法匾,令人百賞不厭。
經過甬道,來到肅雍堂建筑軸線的“頭門”,只見村舍粉墻的門樓前面掛著“捷報”的牌匾。這是原文化部主任周巍峙所題。據導游介紹,原先懸掛的是明洪武三年己卯鄉試人盧洪遠所書。盧洪遠為汝南第十九世,當初在科舉中了進士,并被清廷授任為知州,欣慰之余,揮筆題寫了“捷報”兩字。因為年代久遠匾額書法匾,原有的碑刻早就不見蹤影了。
“國光”匾額懸掛于儀門。“國光”是*家厚恩,惟以精忠*為榮光的意思。舊匾為清朝嘉慶年間東陽縣丞趙善政所題,但在“文革”期間燒毀。如今懸掛的牌匾是原福建文史館院長、書法家郭仲選所書,古樸而俊麗,豐偉而勻稱。
肅雍堂是盧宅的精華所在,也是盧宅的核心建筑,是當時盧宅家族行大禮迎賓客的場所,因而,懸掛在這兒的牌匾檔次最高,且最具特色。
最吸引人的是“肅雍”這一牌匾,懸掛于肅雍堂正堂明間的額枋上。“肅雍”語出《詩經·如南》中“曷不肅雍”一句,“肅”表示對“禮”的恭謹心態,“雍”表示對“樂”的雍和心態,彰顯了汝南家族秉持儒學正統觀念,宣示了要憑著詩書禮樂寬松傳世的目標和理想。原先的那塊牌匾毀于“文革”,是明嘉靖進士,越中十子、紹興人士陳楷體書寫。后由一代書壇泰斗、著名學者沙孟海老先生所書,其筆法勁健剛健,氣魄恢弘,展示了一代書家之風范。
“恩榮四世”直匾,黑底黑字,立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4)二月,記念、歌頌了一代清廷功臣盧玉祥。盧玉祥是上蔡的第二十一世,清康熙十五年(1674)追隨康郡王征伐耿精忠的“閩變”,并在次年退守廈門、麗水時創下*功,進右參將、轉左參將,補河南南寧總兵,誥授一品榮祿醫生。“恩榮四世”就是恩惠榮耀四代之意。
在肅雍堂里懸掛的“翰林”匾額有兩塊。一塊是清光緒戊戌(1899)年八月重修的;另一塊是清同治年間經筵講官、太子少保、體仁閣學院士、管*子監事務、加五級的劉墉所手書。婦孺皆知的劉墉是明朝有名的繪畫家,其書用墨厚實,貌豐骨勁,別具一格。
來到懷德堂,我看見了清朝知名作家、書法家、文學家、吳門才子文征明難得一見的真跡,上款“嘉靖丙仲冬吉旦”,放款“長洲文徵明”。
邊游玩盧宅,邊賞讀那些蘊意深沉、言簡意賅、文采激昂的牌匾,是一種奇特的藝術享受,我不時被它巨大的文學藝術和繪畫藝術所感染。我想,這種碑刻的歷史文化價值,不會隨時光流逝而遞減衰退,反倒會更顯其藝術魅力和生機,由于五百年的盧宅不老。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