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雄村概貌里早已說了該景區里的詳細狀況。本集就著重介紹幾個景點。最主要的無疑就是竹山書院。
竹山書院是乾隆二三年(1756年)前后建成的,為禮部侍郎曹文植伯父曹干屏、生父曹青兄弟所建。清初,曹氏為商賈,至曹堇飴時,已成豪富。曹堇飴臨終交代兩個女兒:要在竹溪旁建文閣,創書院,修社祠,筑園庭。兒遵父命,于乾隆初著手籌建,歷十余年乃成。
竹山書院四周的石鼓和圍墻上面斗大的“竹山書院”的題額非常顯眼,入門處豎立了一個木屏,兩廊皆方形石臺,正廳宏大開闊。正壁懸蘭底金字板聯一付,上聯是“竹解心虛,學之后知不足”,下聯是“山由簣進,為則必要其成”。聯為曹文埴所撰寫。
大廳里的兩邊墻壁,現在被拿來懸掛曹家上書宰相的諸多奏折。說真心的,奏折的格式和文字,以及皇帝的御批都還是第一次看到真跡,(到底是真的,還是仿制則不得而知)于是,也要貼上幾張的。
桂花廳在桃花壩東首和鳳山書院相連。園中植有桂樹數十株,有月月桂、八月桂等多個品種。桂花廳名為:“清曠軒”。軒廳正壁有曹學詩所編撰的《所得乃清曠賦》。軒柱懸隸書聯對:“暢以沙際鶴,兼之云外山”。軒廳上額匾為書法“所得乃清曠”。廳前有平臺,臺柱三面皆飾以雕刻,有欄柱十六,頂端各有青石獅尺五匾額,小巧玲瓏,神態各異。
在桂花廳通往鳳山書院的門廊的廊間壁上,嵌一大黟青石板,上書“山中天”三字,字徑尺五,為顏真卿書,字跡娟秀雄渾,令人悵惘。可惜被玻璃蒙上,反光強烈,我屢次調整,終是能夠拍攝,只能作罷。
桂花園西首有八角亭一座,正名為“凌云閣”,亦稱“文昌閣”。此閣高大宏偉,石基八面。閣分二層,各具八角,頂為錫制,基部如荷披復,上為防風錐,以鐵鏈八條系于四角間。角均翹起,如鳥振翼,下垂風鈴。角尾飾以陶制鰲魚。脊間立好望獸。閣的下層尺五匾額,八面皆窗,正面窗外懸陶匾,赭底黑字:“俯掖群倫”,是曹文植的手書。閣的上層,前柱為石制,兩柱間有一匾,蘭底楷書金字:“貫日凌云”,石柱懸一匾額,上聯“扶君臣朋友之倫,心懸日月”,下聯“證圣賢豪杰之果,道在春秋”。
桂花廳、八角亭和鳳山書院聯為一體,院內的其它景色再上幾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