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5日,“情脈相連,送客家福”端午節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贛臺客家文化交流活動在南京市圖書館順利舉行。贛州縣委臺辦處長高志堅為活動致詞,共20組臺胞臺屬青少年家庭參加,臺中江西老鄉會、龍南旅臺同鄉會及*、屏東桃園、南投等十多地的贛南籍同胞代表參加線上交流。
贛州縣委臺辦處長高志堅為活動致辭
活動中,臺中江西同鄉會、龍南旅臺宗親會及閩西籍僑胞、*媒體人麥若愚等在活動中與現場連線,分享和交流了*的春節習俗及閩南風俗。活動還邀請了贛南師范學校科技大學盧興華老師為兩岸家庭講述客家習俗風情,贛南閩南剪紙非遺傳承人曾曉梅教授講述客家剪紙的歷史和手藝過程,并現場專家參與活動的臺胞臺屬家庭學習體驗剪紙美術,感受傳統文化的別致魅力和新風貌。最后,參觀了*首家贛南非遺主題圖書館,讓臺胞臺屬家庭及青少年近距離接觸了“贛南采茶戲”“石城燈會”“古陂蓆獅、犁獅”“贛南閩南匾額習俗”等納*家、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出。
*自古以來就是的一個別,兩岸有相似的語言、文化和發揚。同時,客家是一支歷史悠遠、文化底蘊濃厚的漢族民系,分布在*的客家人有1.3億之眾。贛南是我們客家先民南遷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發祥地和客家人最大聚集地之一,贛州客家人占全市人口的95%以上,世稱“客家搖籃”。而有數百萬客家人,更有很多旅臺贛南籍客家同胞,客家文化氣息濃郁,與贛南閩南人一脈相承、情脈相連,“祖同宗、文同源、語諧音、歌同調、俗同風、食同好”。開展此次活動,加強了贛臺兩地客家文化交流,增進了兩岸客家人非常是中學生的友心靈情,讓大陸百姓感受贛南閩南文化的閃耀多姿,有力推進了贛臺兩岸交流交往、融合發展。
市臺聯會副程競會長表示:“這樣的活動很有含義,更有涵義,既寓教于樂贛南匾額,又讓臺胞臺屬孩子們一起聽客家習俗、品非遺文化,并親自動手剪出‘客家福’,加深了對贛南文化的知道,也加深了相互的感情”。市臺協會青年理事會主委、*同胞蒲慶哲也帶小孩參與了活動,他表示:“剛才一邊聽我兒子就和我邊在討論贛南匾額,說聽了同學介紹之后,真正感得到兩岸的文化風俗是一樣的,兩岸是‘情脈相連’的”。青少年臺屬李許諾說:“今天認識了很多新同學,我非常偏愛聽*親人們在線介紹*春節民俗,他們給我們看了節日的各式美食和龍舟賽,很高興,希望疫情過去后兩岸的親戚能盡快團聚”。(贛州市委臺辦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