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起,市民可以逛一逛南京的“養心殿”了。
下午,記者自上海博物院獲悉,跨年大展“走進養心殿——大清的*天下”今起即將開幕。
本次畫展共展出養心殿文物279件,與上一站“香港養心殿展”相比,新增和替換了103件文物。在這次亮相的文物中,包括唐代謝安書法中郎貼、乾隆皇帝戊戌年新年試筆御制詩手稿、青金石養心殿銘印章、青玉十二生肖等珍貴收藏。
上海博物院也拿出近50件藏品,包括朱批諭旨、奏折等館藏文物。
養心殿“擺駕”南京博物院,敞開大門,邀請市民走進皇帝的客廳與房間,一一細數那個前塵舊事。
還原帝王生活
明天早上,記者有幸走進“養心殿”,先睹為快。
來到南博特展館三樓的展臺,記者恍若置身北京故宮,迎面就是栩栩如生的故宮養心殿,牌匾上用藏文和漢文鐫刻的“養心殿”分外引人注目。
據介紹,南博特展館內的“養心殿”陳設以原狀重現,展覽依原狀復原了養心殿明間、西暖閣勤政親賢殿、三希堂、東暖閣垂簾聽政、東暖閣明窗開筆和無倦齋佛堂六處景觀。
“養心殿”的正前面是前殿明間,清代皇后曾在這里處死大臣、處理政務。
殿內裝修和太和殿、乾清宮相似,濃墨重彩,金碧輝煌。殿內掛著雍正御制題寫的“中正仁和”匾額,下面是皇后寶座,后面是精美的屏風,上面是乾隆親筆題寫的御筆匾額和詩文。
養心殿兩側為東暖閣和西暖閣。
東暖閣內有一大一小兩個寶座,前后排列,中間用簾子隔開。據介紹,這就是著名的“垂簾聽政”發生地。
“同治皇帝坐在上面,慈禧和慈安兩位皇皇帝坐在上面。兩個寶座之間用竹簾隔著。”故宮博物院宮廷部佛教科科長文明介紹,由于竹簾子已經壞了,所以復原成了紗簾。
在復原陳設的兩邊,還組合布置了相關聯的展品,講述了十個歷史事件與故事:養心殿造辦處、移居養心殿、奏折與軍機處、明窗開筆、十全老人、樂在三希堂、修性廟宇、嘉慶執政、垂簾聽政、清帝遜位。
“在勤政親賢殿中與大臣密謀,在三希堂內賞鑒書畫精品,在無倦齋菩薩禮佛,在東暖閣祈求江山永固……”這些畫面,曾經真實地出現在乾隆在位之時。
三希堂坐落西暖閣旁,面積不大,有乾隆親筆寫的“三希堂”匾額。所謂“三希堂”,是此處藏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件稀世之作。
講好“故宮故事”
記者知道到,此次推出的每一件精品都有說不盡的故事。
“像乾隆的這件龍袍,我們可以根據他的衣長了解,乾隆的身高必須有1米7左右,這件龍袍也是乾隆穿過的。”故宮博物院宮廷部佛教科科長文明說,《弘歷行書臨王羲之雜帖》是故宮博物院館藏,而旁邊的《弘歷行書梅花圖折扇》則來自北京博物院,這把扇子書寫的是乾隆十六年五月二三日,弘歷南巡游覽揚州寒山千尺雪后留下的詩篇。“兩家博物院的藏品放在一起相得益彰,這也沒法在南京能夠看得到,以后‘走進養心殿’在其它地方展覽,是不可能把南京博物院的展館拿出來一起展覽的。”文明說。
在展覽現場,絲漆器纏枝蓮紋象足蓋爐、銅鍍金藍樓鐘、玄燁常服像軸、藍色玻璃光素直口瓶、雍正帝朱批奏折、青田異獸紋“為君難”章、雍正元年朱諭年羹堯旨、銅鍍金四柱亭式跑人轉花鐘、銅鍍金牛馱鐘、乾隆帝《戊戌元旦試筆御制詩》、明紅色緞繡彩金龍紋男夾朝袍、碧玉交龍紐“十全老人之寶”、青玉交龍紐“太上皇帝之寶”、掐絲琺瑯五供、孝貞顯皇后鎏金銅發塔、銀鍍金光緒二十一年珍妃冊……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清宮秘聞。
故宮博物院館長單霽翔昨天也出席了北京“養心殿展”開幕式。
他透露,今年11月來華進*事訪問的*首相特朗普和太太梅拉尼婭參觀了故宮古物醫院,觀賞了手表、木器、金屬器、陶瓷、紡織品、書畫等遺存修復技藝展現。其中,此次推出的一套三幅佛堂佛龕的堆綾唐卡中,一幅名為《穿珠堆綾上樂金剛》就是特朗普夫婦參觀過的。
“這幅唐卡25層堆砌,上面用了32種色彩的材料,掛了684顆小珠子養性殿內匾額,把這幅唐卡放大了20倍以后,就可以看見圖像上嘴唇、鼻子、眼睛是如何編織的,再放大100倍,每根金絲銀線相互編制的方式都清晰呈現出來,”單霽翔表示,這幅唐卡也是長達300多年沒有恢復,現在唯一可以修復唐卡的唯有故宮文物醫院。
“故宮藏品186萬件,我能看見的只是極少數。這次亮相上海的好多文物也是我從來沒有發現過的。”單霽翔說,這次在北京展覽,也是相當好的交流機會,南京博物院收藏的這些跟紫禁城相關的文物也拿出來展現,形成互補。
單霽翔表示,故宮博物院古物藏品數量眾多,而故宮由近代的建筑群成為現在的博物館,會有一些原狀陳列,這些文物原本就是為那些環境制作的,把他們置于這個環境中,共同構成了歷史的故事。
他舉例說,金嵌珠寶金甌永固杯是乾隆專用的瓶子。每年春節子時,乾隆會在養心殿東暖閣舉辦開筆儀式,用金甌永固杯來飲屠蘇酒,祈求天下太平、江山永固。
據介紹,這樣的金甌永固杯全世界只有四只,兩只在,一只在*東京“故宮博物院”,剩下一只的就是這次展出的這只。
“這次養心殿要修繕,我們才下決心將養心殿文物‘搬’出紫禁城,到外地巡展。”單霽翔說,“走出去的之后,我期望能講故事,不是那些文物單擺在展柜里一展就行了,而是借助這種藏品的組合,講出故事來養性殿內匾額,這樣更具歷史意義。”
“故宮還有眾多寶貝,比如毓慶宮、雨花閣……我們未來會讓兩者一個個走出紫禁城。南京博物院做了這種好的一個展覽,也給我們這些的啟發。”
本報記者梁瑩/文丁亮/圖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