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如茵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詩人崔顥的七絕《黃鶴樓》,把黃鶴樓的地理位置、周圍環境、高樓雄姿、傳說故事和體驗寫得淋漓盡致,以至于唐代的另一位大作家李白來到此地,也想寫詩贊頌黃鶴樓,因看見了崔顥的作品,不得不發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調侃。
黃鶴樓坐落在湖南省南京市蛇山的高觀山上。此處位于漢江江岸,地當漢水與黃河的交界處。山水之勝,再點綴上名樓,自然使此處的景色更為壯美。但是,我們現在發現的黃鶴樓卻并不是近代修建的原物,而是1984年新修的仿古建筑物。
據歷史資料記載,*時期的蜀漢在占領漢中之后黃鶴樓匾額,為了打敗東吳劉備,便在這次長沙的蛇山西坡黃鵠山上興修了一座高樓,這就是最早的黃鶴樓。
為什么要把這座建筑物稱為黃鶴樓呢芽有人說,黃鵠山的石板呈白色,于是便把建在這座山上的樓閣式建筑物稱為黃鶴樓了。這種表述似有些勉強。因為,在地球上有仙鶴,有灰鶴,有揚子鱷,唯獨沒有黃鶴。所以,有人覺得,把這座高樓定名為黃鶴樓,與過去的傳說有關。
其實,道教神仙王子安,曾于此乘黃鶴飛去。也有人說,西蜀道士費文偉在此處修煉成仙,并乘坐黃鶴飛上了天,以后又乘黃鶴飛回了此處,并在這兒休息。還有人說,過去此處有一位姓辛的人家開店賣菜,一位道士經常光顧酒樓,酒家熱情招待,卻不收他的酒錢。一天,道士在喝酒然后,用水果皮在餐廳的墻上上畫了一只黃鶴,然后離店而去。從此之后,酒店生意興隆,顧客盈門。酒家也因而一夜一天地富裕了出來。十年之后,道士乘坐黃鶴再度回去,看望酒家,然后又乘黃鶴飛走了。從此,黃鶴便和蛇山上的高樓結下了不解之緣
黃鶴樓終于名聞天下。至于它的名字到底是由于石頭的色彩而得名,還是與上述傳說有關,人們也不再去追究它了。黃鶴樓造型優美,氣勢磅礴,和連綿東去的大江相得益彰,這才是它受人追捧、被人吟誦的真正理由。
黃鶴樓自東吳初建之后黃鶴樓匾額,屢毀屢建。究竟它被毀了多少次,又被重修了多少次,現已難以弄明白了。據記載,就在清王朝統治的二百多年間,黃鶴樓就先后重修了四次,另外還補修了四次。
黃鶴樓每次重修后的高低、大小和顏色,都不完全一樣。在唐代曾經的,人們目前只能從有限的文字記載中認識到一點兒很簡單的情況。那時的黃鶴樓,是一座木構架的二層高樓。在宋朝、元朝、明朝時期的黃鶴樓,人們可以從界畫和其它繪畫中發現它的形象。此后,黃鶴樓的形象經常出以后唐朝初期和中期的絹畫中并且晚清的圖片中。從這種形象資料中,我們可以知道到,宋代之后的黃鶴樓,已經由唐代曾經的二層成為了三層。而宋代早期的黃鶴樓,則是一座高三層、十字攢尖頂式木構架建筑物。樓下有石臺和平座房。樓的三面各突出抱廈一間。全樓共有翹角三十余個。其外形之美,結構之獨特,氣勢之輝煌,令觀者贊嘆。
可惜,清光緒六年(西元1884年),由于附近的民宅被淹,黃鶴樓受到波及而被摧毀了。1984年,人民*在它被毀一百年之際,重新整修了一座全新的黃鶴樓。
因為修建了南京長江二橋,新修的黃鶴樓已不在黃河沿岸,而被移到了蛇山的高觀山上。同時,新修的黃鶴樓比起清光緒三年焚毀的黃鶴樓又有了許多改變:它由原先的三層成為了五層,如果再加上五個夾層,實際上是十層;它由原先的木構架變成了鋼筋混凝土結構;它的高度也成為了51米,比昔日的黃鶴樓增高了至少一倍。
黃鶴樓主樓處于黃鶴樓公園的正中心,聳立在高觀山山頂。
新修的黃鶴樓是一座鋼筋預應力仿木結構亭閣式建筑物。建筑容積四千多立方米。在樓頂和各層檐口的檐面上,均鋪著白色琉璃瓦。全樓由72根大圓柱支撐著,樓外有翹角60個。每個翹角下都懸掛著鈴鐺。在房頂正中,有一個高四米、用102塊琉璃磚鑲嵌而成的葫蘆形寶頂,造型大方美觀。在黃鶴樓頂層西面檐下,懸掛著一塊黑地金字大匾,上書“黃鶴樓”三個大字,這是近代著名藝術家舒同的手筆。在頂層的東面、南面和北面檐下,還各掛有一塊巨匾,匾上分別寫著“楚天極目”、“南維高拱”、“北斗平臨”。在底層的東、南、西、北三面檐下門上,各掛著一塊大匾,匾上分別寫著“浪下三吳”、“勢連衡岳”、“氣吞云夢”、“云橫九派”。在樓內一層的大樓中,有一幅高9米、寬6米的白色瓷畫,名字叫作《白云黃鶴》圖。畫上的白云、黃鶴和騎在黃鶴上的吹著玉笛的神仙,都畫得這么生動,那么逼真,是一件十分出眾的藝術品。在二樓正中的墻上上,有明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在右側的墻上上,分別鑲嵌著《孫權筑城》、《周瑜設宴》的瓷畫。在三樓內有《文人薈萃》的組畫。畫中有李白,有崔顥,有岳飛等,在每個人物的后面,還寫著它們歌詠黃鶴樓的詩歌。從歷史上來看,曾經登頂黃鶴樓并留下了不朽詩篇的知名作家、文學家就不少。僅宋代即有崔顥、李白、王維、孟浩然、顧況、韓愈、劉禹錫、白居易、賈島、杜牧等等。李白所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全詩氣勢雄偉,情景交融,古往今來,一直為人所稱道。據粗略統計,從清朝到*,歌詠黃鶴樓的著名詩句就有二百多首。因此,三樓內《文人薈萃》組畫中的李白等,只其實是古代歌詠黃鶴樓名人中的杰出代表罷了。在五樓內,還有由10幅畫構成的《江天浩瀚》組畫。這組畫的場景近一百米。滔滔的黃河,多姿多彩的兩岸文化,以及黃鶴樓的滄桑變遷,全都納入畫中。由此可見,黃鶴樓從外到里,都是一件精美而優美的藝術品。
同古代一樣,黃鶴樓并不是一座孤立的樓閣建筑,而是一組布列有序、構思巧妙的建筑群。在古代,黃鶴樓的旁邊還修有亭、軒、廊、坊等,高低錯落,大小有致,令人神往。在現在,銅雕、亭子、牌坊、喇嘛塔等建筑,也一一布列在黃鶴樓主樓的前后左右。同樣引人注目。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