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額文化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遺產。隨著社會變革,匾額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歷代遺留出來的匾額不少都被毀壞或丟失,但是匾額上傳遞的哲學、書法、詩詞、雕刻、裝飾美術等值得后人推敲研究。
據悉,姑蘇區平家巷11號一處百年老宅正在推進重建,三塊古代石刻得以“重見天日”。匾額上依稀可見“嘉慶”“光緒”等字樣。其中一塊石碑上的刻字,更是導致周圍民眾和觀眾的熱烈爭論:上面刻的是“福蔭社隅”“福蔭杜隅”還是“福蔭北隅”?你們看法不一。7月29日,記者趕到現場,探秘匾額背后的故事。
老宅修繕現場“覓”到寶
居民、施工人員馬上上報
姑蘇區平家巷11號距離拙政園景區步行僅需五分鐘。記者前往老宅時,現場已人頭攢動。人群中既有周圍民眾、社區工作員工,也有剛從拙政園景區游覽完畢的驢友。
在其中一間房內,記者看到了“緊貼”在地面上的三塊小型匾額,呈橫向放置。最左的一塊石碑是黑底金字古牌匾多是什么字,中間一塊是紅底金字,最右的一塊已難以判斷它本身的形狀,連刻字也能夠識別。
現場施工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是和跑到這里的居民一起看到的匾額。發現的之后,匾額就是這種“貼”在墻上上,大家都不敢輕易處理?!捌渲袃蓧K匾額保存完好,上面清楚刻著清朝、光緒等字,應該很有歷史價值,我們立刻中止施工,等候相關部門處置?!笔┕と藛T說道。
80歲的朱樹坤住在老宅18年,退休前是上海機床廠的員工,這里是單位分的公房。他在2003年搬來時,隔壁的這間房就進入空關狀況?!爸魅怂坪跣张?,是個大戶人家,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發現匾額后,我們很多居民都很高興,畢竟看到‘寶’了!”朱樹坤說。
是“社隅”“杜隅”還是“北隅”
圍觀人群引爆熱烈爭論
因為施工現場設置了腳手架,記者能夠靠近匾額。即便有些距離,匾額上的雕刻仍熠熠生輝。
最右邊黑底金字的橫匾,以陽刻的手法,刻著“康樂和平”四個字。根據匾額上的信息,可以初步判定匾額是在“嘉慶年間”由“兩浙全省提督學校潘世恩”所題,“光緒三年孟秋轂旦境下弟子”所刻。記者查閱相關資料,轂旦通“谷旦”,是“良辰吉日”的代稱。也就是說,匾額刻于1881年農歷七月的某個吉日。而其中題字的潘世恩,是南京籍北宋宰相,歷任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被稱為“四朝元老”。
后面的那塊石碑,刻字略有缺損,但依稀可見“光緒”字樣。圍繞這塊石碑上的刻字,圍觀人群引爆熱烈爭論——
分歧的焦點主要圍繞匾額從右往左的第三個字。有在場居民覺得,這塊匾額上刻的是“福蔭灶隅”。她分析,匾額可能是過去掛在廚房的,福澤庇佑“灶臺一角”的意思,祈愿五谷豐登;有來自社區的工作員工猜測,匾額上的字也許是“福蔭杜隅”,這家人也許姓“杜”,有保護杜家之意。也有上海游客表示,還有“福蔭社隅”的或許性,因為過去有“江山社稷”一詞,匾額想要表達“讓福氣遍灑社會的每個角落”之意……一時間,大家針對匾額的爭論不絕于耳。
相關部門展開專題探討
將盡快把匾額保護起來
為了弄清真相,也讓匾額的內容和身份明明白白古牌匾多是什么字,記者通過拙政園社區工作人員吳淑文,聯系到了房主的后人潘健。
潘健今年59歲。他告訴記者,平家巷11號的這間房曾是他的爺爺居住,匾額是老祖先傳出來的。外婆過世后,他終于有20多年沒回來過了。“好像小的之后發現過這幾塊匾額,后來的事就記不清了。關于匾額的歷史,我也不得而知,也很想弄明白?!迸私≌f道。
因此,記者咨詢了本土的幾位藝術家,他們只是觀點各一。但多數人覺得,從書法的視角來看上面應該刻的是“福蔭北隅”,猜測也許是過去掛在北廳的裝飾匾額。
截止發稿前,姑蘇區古保委等相關古保、文保部門或者拙政園片區城建處計劃展開專題探討,將及時采用機制把三塊匾額保護起來,邀請人士對民眾和觀眾關注的匾額刻字問題進行探討解讀,并預測出三塊匾額之間的關系。對此事本報將大幅關注。(蘇報融媒記者王可文/圖/視頻)編輯:李俊鋒(新媒體運營師、高級攝影師)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