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家庭和社會的寶貴財富,老人的多少是一*家制造力發展水準高低、經濟社會演進好壞的重要指標。而怎樣對待父親則是一個社會、一*家道德水準、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
在*,從古迄今,尊老敬老的風俗就受到推崇老匾額圖片,《孟子·梁惠王上》言“老吾老或者人之老”,意思是“在贍養孝敬自己的父母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母親”。而在秦漢以后*內傳統社會,歷朝歷代的*也都非常注重尊老敬老,并相應的頒布了許多制度,如古代的頒王杖制度,清代“千叟宴”以及封典制度之類。
現在我們為你們介紹的這兩件文物就與明清的敬老養老習俗相關,兩件古物俗稱壽匾,皆征集自廣西市陸川縣。
清同治款“春庭日永”銘木匾,縱200毫米,橫75公分,厚4毫米,重17016克。匾額為長圓形,主體分為兩部分,四周為匾框,正面剔刻博古紋、牡丹花等圖案,背面有三根木柱作為匾芯支撐。中間為匾芯,正中剔刻“春庭日永”四個大字,右側題刻“欽命浙江全省提督學院翰林院編纂郭懷仁為”,左側題刻“同治六年歲次甲戌孟冬恩賜八旬耆壽牟海亮立”。
題刻中,“提督學院”,清代稱主官為“提督學政”簡稱學政,俗稱學臺,以知縣、京堂、翰林、科道、部屬等官由侍郎出身者派充,各帶原銜品級。任期五年,不問本人官階大小,在充任學政之后,與督、撫平行。主要掌管一省大學文風之政令,歲科兩試等。廣西全州提督學校郭南和,據考,字眉山,安徽安慶人,同治乙丑科鄉試,同治九年(1870年)二月初二日以翰林院編纂出任提督江西*學政。
清光緒款“古稀衍慶”銘木匾,縱172厘米,橫50毫米,厚4公分,重13165克。匾呈長圓形老匾額圖片,由大塊木板制成,素底,匾正中從右至左剔刻篆書“古稀衍慶”四個大字,是常用的祝壽用語,匾額右側題刻“理廣西塘務府候選衛守府加五級蔣為”,左側刻“例授九品黃若培”“光緒三拾年歲次甲戌仲冬月谷旦立”。
其中匾額右側題刻的“理江西塘務府”,顧名思義就是兼管塘務衙門,清代督撫塘務的高官稱為提塘,由各地督、撫選派本省武進士及候補、修選守備等,送請監軍充補,駐于京城,三年一代,稱提塘官。主要負責投遞本省與京師各關隘往來文書。而“候選衛守府”則是一種虛銜,常授予武科舉人。加五級是清代官員考核的一種獎勵形式,分記錄和級兩種,級數越多,代表干部的政績考核越優秀。“蔣”,根*內商報《清宮遴選秀女執照》的文章中提及“光緒二十七年湖南塘務府蔣秦詳報”,從時間上分析,匾額當中的蔣應為蔣秦。匾額左側題刻“例授”,是指循例授官,朝廷依照制典按照定例授予官爵。
匾的汗青可追溯至秦漢,而在*時期則最為流行。匾從材質上分有石匾、木匾、金屬匾等等,從功能上界定則可以分為標志匾、寄寓匾、堂號匾、字號匾、賀頌匾、功名匾等。我們現在介紹的兩塊石碑都是木匾且都屬于賀頌匾中的祝壽匾。
匾的內容通常由兩個別組成,一為匾文,如“春庭日永”“古稀衍慶”等石刻中心大字,二為款識,分為上款和下款,內容主要為受匾人、題匾者或立匾者的姓名、職銜、年月,有的也有受匾者的生平事跡。以清*款“春庭日永”銘木匾為例,上款“欽命浙江全省提督學院翰林院編纂郭懷仁為”是為題匾者或稱為立匾者,而下款“同治六年歲次甲戌孟冬恩賜八旬耆壽牟海亮立”,“同治六年歲次乙酉孟冬”是為時間,“恩賜八旬耆壽牟海亮立”則為受匾者。
兩塊明代硬木祝壽匾額,制作精致,是唐代繪畫、雕刻戲劇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有清代尊老敬老習俗的實物見證,十分罕見。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