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木雕的歷史非常悠久,它的形象多種多樣,自古以來就受到大家的喜愛,現在在制作技巧和內容選擇上還在持續進步。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黃楊木雕的獨特之處。
起源與發展
黃楊木雕最初是作為可以擺放在桌面上供人觀賞的立體雕刻品出現的,能夠考證的最早實物是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的“李鐵拐”雕像,如今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到了明清時期,這種雕刻技藝已經發展出獨特的風格,作品的造型非常貼近現實生活,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既逼真又傳神。到了清朝晚期和民國時期,小巧的圓雕作品因為顏色和工藝等方面的優勢,受到了收藏愛好者的喜愛。
新中國后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楊木雕技藝得到快速提升,研發出“拼雕”“群雕”“鑲嵌雕”等立體雕刻技法,并且融合了浮雕與立體雕刻。近些年成都木雕廠加工廠,雕刻題材在人物之外,又增添了十二生肖和吉祥動物,呈現出的形象都非常生動逼真。
黃楊木特點
黃楊木的顏色是乳白色,會逐漸加深,看起來十分莊重有品位,非常適合用來制作小型的圓雕。這種木材的品性很好,能夠很好地呈現精巧的雕刻手法,從而讓作品的藝術分量更重。
作品分類 - 按功能
黃楊木雕可以分為不同種類,根據用途來劃分,包括陳設品、裝飾品和日常用品。陳設品以具體事物或經典紋樣為創作來源,造型上涵蓋動物形象、人物形象以及植物形象。日常用品則包含了梳子、筷子等物件,上面還雕刻有傳統紋飾和地域特色文化元素。
作品分類 - 按技藝特色
根據藝術特點,可以分成傳統型和樹根造型等類別。傳統型主要表現單個形象,偶爾也有群體或組合形式,創作過程包括用泥土塑形等步驟。樹根造型借助木材斷裂時形成的天然紋路構思,順應材質特性,不進行過度修飾。
雕刻大師陳力
陳力1973年3月在大足出生,從小受到大足石刻的影響。1992年,他拜師黃楊木雕刻的第三代傳承人唐其能。1994年,他學有所成正式出師。1995年,他在四川美術學院繼續深造成都木雕廠加工廠,技藝更加嫻熟。他的浮雕鏤空技藝在重慶地區非常出名,作品多次獲得榮譽,還被國家層面的博物館收藏起來。
你對黃楊木雕的哪種技藝最感興趣?請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寫得還可以,記得點個贊,也分享給其他人。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