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廟是元代、明代、清代帝王祭祀孔子的主要地點,積攢了豐厚的文化歷史內涵,其中的大成殿尤其富有傳奇色彩和吸引力。
大成殿概況
大成殿是孔廟的中心建筑,是皇帝舉行祭祀儀式的場所。殿宇內部中央擺放著孔子的神牌匾額的意思是什么,顯得十分神圣莊重。從康熙皇帝開始,每位新即位的皇帝都與這座殿堂有著密切的聯系,或者親自來此講學,或者題寫匾額懸掛,使得大成殿更加聲名顯赫。
殿外御題殿名
“大成殿”這匾額上的三個字,是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筆畫剛勁有力,充分體現了帝王的威嚴與氣度。站在殿子外面,抬頭看這塊御賜匾額,好像能體會到乾隆皇帝當年的氣派以及他對孔子的敬重。這塊匾額雖然經歷了很長時間的風風雨雨,卻依然光彩奪目,不斷地向世人展示著它昔日的輝煌。
康熙“萬世師表”匾
匾額位于牌坊底部,上面寫著“萬世師表”四個大字,是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這塊匾的長度接近六米,高度將近兩米半,金字非常耀眼,左邊還刻著小字“康熙甲子孟冬敬書”,并且蓋有“康熙之寶”的滿漢文印章,這些細節都表明了它的嚴肅性和價值,這塊匾的寓意是孔子是千秋萬代的教師典范匾額的意思是什么,也反映了康熙皇帝對孔子學說的深切贊賞。
殿內乾隆楹聯
步入大殿,便見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對聯十分醒目。上聯是“齊心建設家邦安定四海信此言”,下聯為“廣施仁政教化百姓載于典冊”。這副對聯豎立在深色木柱之間,與整個殿堂的莊重氣氛十分協調,既贊頌了孔子的學說,也顯示了掌權者對其治國方略的認同。
黎元洪手書匾額
大成殿核心位置供奉著孔圣人的牌位,上方懸掛著黎元洪親筆題寫的匾額。依照傳統規矩,康熙皇帝的題字本應放在這個中心點,可是黎元洪的匾占據了那里,迫使康熙的匾不得不挪到別的地方。這種情況體現了歷史的發展,也揭示了匾額安放過程中的曲折經歷。
宣統代書匾額
大成殿上有九塊清朝的匾額,宣統皇帝的“中和位育”匾是由南書房翰林幫忙寫的,因為宣統皇帝年紀小不會寫字,按照老規矩,賜給匾額只能找人代筆,當時是1908年冬天接到命令開始做的,1909年選了個好日子掛上去的,這件事成了大成殿匾額歷史里一段特別的回憶。
現在大成殿內外總共有十二塊匾額,它們記錄了清代和民國期間祭孔的情況,促使我們思考:這些匾額所蘊含的往事,對于繼承和發揚孔子學說有什么實際作用呢?希望大家參與討論并發表看法,同時也請給予本文點贊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