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故宮參觀時,很多人都會舉起相機拍攝匾額,但是“正大光明”“中正仁和”這些匾額所蘊含的意義,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明白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發現這些匾額的深層含義吧。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
乾清宮位于內廷中央,曾是明清十六位皇帝的居所和處理政務的地方。順治皇帝親自書寫了“正大光明”的匾額。這個匾額蘊含著天地的理念,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體現了天地間正大光明、日月昭明的原則。匾額高高掛起,仿佛在向所有看到它的人宣告皇權的公正與威嚴,使得每一個進入乾清宮的人都會感到內心充滿敬畏。
這塊匾另有他用,雍正皇帝以后,統治者把傳授帝位的通知書藏在它里面,這種措施防止了皇子們公開或私下里的競爭,保障了皇室內部的平穩。
養心殿“中正仁和”匾
“中正仁和”這塊匾額是雍正皇帝親筆題寫的。在養心殿,皇帝經常處理國家日常事務,這塊匾時刻告誡君主要行事公正、品德端正、關愛民眾、關系融洽,體現了君主對自己行為規范極為嚴格的約束。
雍正皇帝一生努力工作,他依靠這塊匾文來自我鞭策,處理政務時堅持公平、慈愛。這四個字也反映了儒家治理國家的思想,對后人探究清朝的政治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西暖閣“勤政親賢”匾
養心殿明間西邊那個西暖閣,是皇帝審閱文件、和大臣私下交流的房間,上面掛著塊“勤政親賢”的匾額,這塊匾是雍正皇帝親筆寫的,它反映了雍正皇帝一生嚴格要求自己、也嚴格要求他人的作風。
雍正皇帝當政時,每天要處理許多公文,經常忙到半夜才休息。他會直接和大臣們談話清末匾額,以此了解百姓的艱難困苦,實施變革,從而為康乾時期的繁榮穩定打下了根基。
三希堂“三希堂”匾
養心殿西暖閣旁邊的那個小屋,只有幾平方大小,是乾隆皇帝的書房,名叫“三希堂”。這個名字是乾隆皇帝親自取的。“三希”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這里收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貼》和王珣的《伯遠帖》這三件非常珍貴的書法作品。另一方面,“三希”也蘊含了周敦頤“圣希天,賢希圣,士希賢”的思想,意在激勵乾隆皇帝不斷努力向上。
乾隆皇帝很欣賞寫字,他經常在這里看古代字畫,研究寫字的方法。那個三希堂地方不大,但是里面有很多文化價值的東西。
交泰殿“無為”匾
交泰殿坐落在乾清宮和坤寧宮的當中位置,殿號源自《易經》,寓意著天與地相互感應、人民生活安康順遂。一塊寫著“無為”二字的匾額是康熙皇帝親筆所書,其用意在于提醒帝王應當體察百姓疾苦,施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康熙皇帝執政期間,減輕了民眾的徭役和賦稅負擔,使人民得以恢復元氣,國家慢慢變得富強興盛。這塊匾額也體現了道家關于國家治理的理念。
保和殿“皇建有極”匾
保和殿的名稱源自《易經》,表示心志專一清末匾額,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堅定。殿內懸掛的“皇建有極”匾額是乾隆皇帝親筆所題,它說明君主治理國家應當遵循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以此確立天下最公正的法則。
乾隆帝借此彰顯對統治地位的看重,處理政務時注重兼顧各方訴求。這面匾額也變成了保和殿的關鍵文化標志。
你們游覽故宮的時候,留意過那些牌匾嗎?你們最關心哪個牌匾所表達的寓意?可以在留言區談談看法,如果覺得內容有幫助,請點個贊或者轉發一下。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