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將活動場所分為天空與大地,或是天界、塵世、陰間。個體離世百年后,須前往陰間接受閻羅的裁決,其一生善惡功業都將被明察秋毫。現在就分析陰司門面上文字所揭示的人生真諦。
人性善惡自知者明
有些人犯了過錯卻不肯認錯,正應了那句俗話“蛇不曉得自己有毒,人不明曉自己有過”。不論旁人怎樣規勸引導,他們還是我行我素。能夠洞察人心的人,真是難得。譬如紀曉嵐應對皇帝過分的要求,運用巧妙的言語,既保護了自己又點醒皇帝,消弭了可能的禍端。這表明一個人若能看清自己的對錯,就不至于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放縱人性身敗名裂
有些人只看重眼前的微小好處,比如那些只貪戀錢財,不重視學問和品德的人,他們放縱自己的本性。這些人做事從不顧忌后果,最后常常會失去一切,連后代也會跟著受牽連。就像過去有些官員,為了錢財什么壞事都干得出來,不僅自己晚年名譽掃地,家族也跟著受辱。這提醒我們,必須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讓自身的缺點左右自己的行為。
善惡有報慎言慎行
有些人活著時做了壞事卻沒受到懲罰,便以為可以躲過后果。其實,干壞事的人即使活著時沒被追究,死后也難安生。比如那個故事,林家女人賄賂劉八郎沒成功就心生怨恨,劉八郎卻堅持做正確的事。最后閻王查辦時,林家女人被打入地獄,劉八郎反而得到了獎賞。這說明做善做惡都會有結果,人在世上說話做事都要小心。
躲避責任地府受苦
有些人活在世上干壞事,卻不肯承擔責任,死后下地獄就會遭罪。地府到底有沒有,現在還沒人能說清楚,不過這個說法挺有道理的。現實里那些作惡的家伙,一旦蹲大牢地府的匾額,活著的日子就跟地獄差不多。所以我們做事前得掂量清楚,有好結果就趕緊去干,要是干壞事,就一定不能做。
不必猖狂看淡名利
司馬遷作為歷史學家曾言過,人難免會逝去,有的死得有價值,有的則毫無意義。活著的時候,不必過于張揚,也不應過分看重成就和財富。生命終將結束,關鍵在于能留下美名地府的匾額,體面地告別。那些為名利不擇手段的人,即便曾經顯赫一時,最終也可能遭遇悲慘結局。
領悟對聯趨利避害
明白生死界限有助于洞悉世間百態。認清人心美丑須反躬自省,功過有賞罰需小心做事。領會這些道理之后,便可以揚善懲惡,求福避禍,從而確保日子安穩。我們須不斷告誡自己遠離惡行,積極行善。
你們看完這些,是不是想起了周圍那些心地不同的人呢?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同時請支持一下,把這篇文章傳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