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滕王高閣臨江渚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作為宋代四大作家之首,王子安一篇《滕王閣序》可謂名冠天下。一介儒士的胸中傲然之氣,就猶如南浦江邊的云,凝結化成陣雨,點點滴落在了江岸。
位于滕王閣頂層的匾額鎏金大字,為圓潤正楷。筆力剛健,風骨傲然。而石刻二字,在《說文解字》中:'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額”畫家匾額,為形聲字,從頁,各聲,本意為額頭。匾額相傳來自于中華河洛文化,那時通過“匾”來區別貴賤,劃分階層。老匾額歷史悠遠,比較難尋。匾額的拓印本更被視為書家精品。匾額上的漢字,不僅具備藝術上的觀賞價值,且帶有珍貴的歷史價值。
每當閱覽牌匾,以古觀今。前見古時,后識來者,仿佛便跨過時空,能受到一種空前的契合感和情感上的默契。
就如同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多少文人騷客抒情賦詩,留給他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些“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王勃。
2
樓閣萬千見眾生
蜀道艱難,劍閣崔嵬,立于其上的魏碑大字,就頗具了一夫當關的魄力;小軒幽窗,翠竹掩映,立于其上的書法匾額,就頗具了室雅人和的書香;太和大殿,*來朝,立于其上的顏體方正,就頗具了稱霸山河的酷炫。
成為一種特色的中華文化符號,牌匾正是被廣泛應用于宮殿,寺廟,牌坊,景觀,商號等建筑區,其上的內容,由于建筑樣式的不同也反應了不同的需求。
比如文人書房,匾額內容大多為獨創,并且書寫樣式較隨意,字體多體現個人樣式,不受拘束。皇家建筑,大多數為楷書,筆畫橫平豎直,講求儒家中正法度。商號當鋪,由于涉及錢財,商家多愛用匾額附庸風雅,同時說明立意。
此外,對于匾額藝術的探求,更像是揭露了特色*歷史圖畫的一角,在其中,蕓蕓眾生,都展現著自己的生活。
3
研史觀濤得筆髓
體味匾額中的書畫藝術,主要一觀其形,二觀其勢。不同于在宣紙上的作畫,匾額由于以木制居多,字體以金箔覆之,難免厚重,字形上故如何能在古典中不失穩重,便是必須書家注意的地方,一般來說,運筆時要停頓明顯畫家匾額,尤其在勾折等筆畫上注意運筆到位,收筆有力。而字勢上,幾個字要做到粗細變化有度,偏旁部首間疏密得當,整體大小基本一致,使整個牌匾像是會呼吸的生命,有微風徐徐穿梭其間。
“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濤,可得濤眼;以匾學書,可得筆髓。”我們站在匾額下,仰望著這滾燙的鎏金大字,歷史千百年悠悠的流轉,仿佛便沉甸甸壓在了心頭。
匾額的藝術,看上去似乎就是這種的高處不勝寒,但它似乎已經融入每一個特色*人的血脈,讓我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作者簡介:司馬武當,字當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硬筆書法協會副主任、評審理事會秘書長,*美術家協會書法專業委員會理事,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書法家商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任,*人民解放軍藝術美術研究院繪畫構思員。
相關內容: